家里老人被打致轻伤?打人者会咋处理?自家老人打人致轻伤又咋办?
开始:先别急,咱们把事情捋捋清楚** 大伙儿都知道,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下降,反应也慢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如果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导致咱们家老人受了轻伤,那肯定谁心里都不好受,都想讨个说法,反过来...
生活中,谁都不想遇到冲突,更别说动手打架了,但真要碰上了,对方下手没轻没重,把咱们打成了“轻伤”,这口气可不能就这么咽下去!很多人可能会问,“轻伤”到底是个啥标准?对方会被抓起来吗?我这医药费、误工费啥的,能要回来多少?
别慌,咱们一步一步说,这个“轻伤”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擦破点皮,流点血”那么简单,它是有严格的法律界定的,得由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来认定,比如说,骨折了、耳膜穿孔了、伤口达到一定长度了等等,这些可能都够得上轻伤,一旦发生这种事儿,第一时间报警,然后去医院检查,并且申请伤情鉴定,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构成“轻伤”了,打人的人会怎么判呢?
这就涉及到刑事责任了,咱们国家《刑法》里有个罪名,叫“故意伤害罪”,如果经过鉴定,伤者的伤情达到了“轻伤”级别,那打人者就可能涉嫌这个罪了。
怎么判?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法律规定的量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听起来是不是挺严重?没错,这已经是刑事犯罪了,不是简单赔点钱就能了事的。
具体怎么判,法官会根据很多因素来综合考虑,打人的原因是什么?是一时冲动还是蓄意报复?打人者有没有前科?打伤人之后,他的态度怎么样?有没有积极道歉、主动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并且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如果打人者能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法院在量刑的时候是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甚至有可能判缓刑(就是不用真的去监狱服刑,在外面接受考察),从这个角度讲,积极赔偿对双方都好,对伤者来说能尽快拿到赔偿,对打人者来说能争取一个较轻的处罚。
能拿到多少赔偿?
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民事赔偿方面,主要包括以下这些项目:
具体能拿到多少,就得看你的实际花费、误工时间、当地的经济水平等等因素了,最好是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误工证明、收入证明等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案说法: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这样更直观。
张三和李四因为一点口角在街上打了起来,张三一拳把李四的鼻子打骨折了,李四赶紧报警,然后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法医鉴定结果出来,李四的伤构成了“轻伤二级”。
这时候,张三的行为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了,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张三的家人积极联系李四,又是道歉又是赔偿,假设李四的医疗费花了5000块,误工费算下来3000块,还有护理费、交通费什么的一共2000块,张三总共赔偿了李四15000块钱,李四也出具了《谅解书》,表示原谅张三了。
那么到了法院审判阶段,考虑到张三是初犯、偶犯,犯罪情节不算特别恶劣,并且已经积极赔偿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最终可能就判张三“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这意味着张三不用真的去监狱服刑,只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遵守缓刑规定,不再犯事儿,这个刑罚就算执行完毕了。
李四呢,也拿到了相应的赔偿,弥补了自己的损失。
如果张三拒不赔偿,态度还很恶劣,那法院在判刑的时候可能就会从重处罚,直接判实刑了。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一百九十二条(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一般不支持,主要支持物质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关于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指导: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律师总结:
所以说,被打致轻伤,绝对不是小事儿,咱们得记住以下几点:
遇到这种事,别慌,别忍气吞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用不到这些知识,但万一遇到了,也知道该怎么办。
被打致轻伤,打人者会怎么判?能拿到多少赔偿?,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生活中,谁都不想遇到冲突,更别说动手打架了,但真要碰上了,对方下手没轻没重,把咱们打成了“轻伤”,这口气可不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