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诈骗,也可能是你的信息被冒用了

金融债务36秒前1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刷手机时,一条短信冷不丁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手心出汗,脑子里瞬间闪过:“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我没借钱啊!” 别急,先深呼吸,这种突如其来的“逾期通知”,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真的欠了钱,而是有人盯上了你的身份信息。

我经常接到这类咨询,当事人第一句话总是:“律师,我根本没申请过贷款,怎么会有逾期记录?”语气里满是焦虑和委屈,这类情况现在越来越多,背后往往藏着两种可能:一是电信诈骗,二是身份被冒用申请贷款,今天我就来帮你理清思路,教你几招应对之道。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诈骗,也可能是你的信息被冒用了


先别慌,三步判断真假

第一步:看短信来源
正规金融机构或贷款平台发来的通知,通常有统一的服务号码(比如95开头或106开头的官方短号),而且会包含你的部分真实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后四位、贷款金额等,但如果你收到的短信是个人手机号、乱码号码,或者内容模糊得像群发广告,那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第二步:查官方渠道
别点短信里的链接!这是铁律,真正的还款提醒不会让你通过点击链接操作,你应该主动打开对应平台的App,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比如你怀疑是某银行或某网贷平台发的,就登录他们的官网或App查账户状态。

第三步:自查征信报告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查自己的征信,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机会(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云闪付App),如果征信报告上根本没有这笔贷款记录,那说明你可能是被冒名贷款了;如果有,那你得赶紧搞清楚这钱到底是谁借的。


以案说法:张女士的“百万贷款”惊魂记

去年,杭州的张女士突然收到十几条催收短信,说她在某网贷平台借了80万,已经逾期三个月,再不还就要起诉,她吓得整晚睡不着,因为她从没注册过那个平台,后来她找到我们律所求助。

我们第一时间帮她做了三件事:

  1. 登录该平台官网尝试注册,发现账号早已存在,绑定了她的身份证和手机号;
  2. 打客服电话申诉,对方坚称“实名认证通过,借款有效”;
  3. 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提交了人脸识别比对、银行流水等证据,证明她从未操作过借款。

最终调查发现,张女士半年前曾在某个不知名的小程序填写过身份证信息,结果数据被黑产团伙盗取,用来“包装”虚假贷款申请,经过我们协助提交《异议申请》和警方立案回执,平台才下架了这笔贷款,征信也得以修复。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身份信息一旦泄露,就可能成为别人行骗的工具,而你的反应速度,决定了损失大小。


法条链接:法律怎么说?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规定: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贷款、社会保险待遇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也就是说,冒用你身份去贷款,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违法行为,严重的话要坐牢,而你作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平台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损失。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只要你能证明贷款非本人操作,就有权要求删除不良记录。


律师总结:冷静 + 证据 + 行动 = 安全

面对莫名的“贷款逾期”短信,记住六个字:不慌、不点、不信
然后迅速采取四个动作:

  1. 保留证据:截图短信、录音催收电话;
  2. 核实真伪:通过官方渠道查证;
  3. 报警备案:到派出所做笔录,拿到立案回执;
  4. 维权申诉:向平台、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

最重要的是,从现在起,保护好你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扫码、不在不明网站填身份证、不轻易授权“一键登录”,你的名字、身份证号、手机号,不是随便可以交出去的“小信息”,而是你信用世界的钥匙。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发现问题,立刻行动,你才能守住自己的清白与信用。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诈骗,也可能是你的信息被冒用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多久能再婚?离婚后财产分割多久完成?
« 上一篇1分钟前
×
08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诈骗,也可能是你的信息被冒用了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刷手机时,一条短信冷不丁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