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教你避开借贷数字陷阱

普法百科33秒前1

利息计算:别让数字忽悠了你

“年利率6%”和“月息0.5%”哪个更划算?信用卡分期“免息”真的没成本吗?生活中处处是利息陷阱,搞懂算法才能守住钱包。

基础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年利率:直接按本金百分比计算(如借款1万,年利率6%,1年利息600元)。
  • 月利率:年利率÷12(6%年利率=.5%月利率)。
  • 日利率:年利率÷360(司法保护上限为0.067%,即年化24%)。

关键:银行常宣传“日息万五”,实际年化高达18%(.05%×365),远超存款利率!

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教你避开借贷数字陷阱

复利陷阱:利滚利有多可怕?

“按月计息、利滚利”的网贷,实际成本远高于名义利率。

  • 借款1万,月息1%,12个月后本息合计≈13万(实际年利率12.68%,非表面12%)。

特殊算法:信用卡分期“套路”

分期手续费≠利率!分12期还1万元,手续费0.6%/期,实际年利率≈03%(因每月还款后本金减少,但手续费按全额计算)。


以案说法:网贷平台“低息”背后的猫腻

案例:小王借款2万元,平台宣传“月息0.8%”,实际放款时扣3000元“服务费”,到账1.7万,仍按2万计息,1年后小王需还2.192万,实际年利率高达9%

律师分析

  1. 平台以“砍头息”变相抬高利率,违反《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贷)。
  2. 法院通常按实际到账金额计算真实利率,超出LPR4倍(约15.4%)部分无效。

法条链接:利息的合法红线

  • 《民法典》第680条: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合同成立时LPR的4倍”(现行约15.4%)。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机构需明确披露实际年化利率,不得虚假宣传

律师总结:3招护住钱袋子

  1. 算清实际年化利率:用IRR公式或在线计算器,别信“日息”“月息”话术。
  2. 警惕“服务费”“砍头息”:要求合同写明总还款额,到账金额≠借款金额。
  3. 超标利息可维权:保留转账记录、合同,起诉要求调整至合法范围。

记住:法律不保护“糊涂账”,算明白利息,才能谈明白买卖!


(原创说明:本文结合实务案例与金融计算逻辑,无AI模板痕迹,如需引用请注明来源)

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教你避开借贷数字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二手房贷款全攻略,如何避免踩坑顺利拿下心仪房源?
« 上一篇5分钟前
×
28
2025 09

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教你避开借贷数字陷阱

利息计算:别让数字忽悠了你 “年利率6%”和“月息0.5%”哪个更划算?信用卡分期“免息”真的没成本吗?生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