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这些钱你真的不该还!
最近后台收到好多老铁的私信,说自己网贷逾期了,催收电话快被打爆了,天天提心吊胆,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甚至被催收一吓唬,东拼西凑把钱还了,结果越还越多,掉进了更深的坑。 咱就掏心窝子聊聊,网贷逾期后,...
哎呀,说起网贷这事儿,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手头紧的时候,它确实能解燃眉之急,但一旦不小心逾期了,那催款电话、短信就跟“夺命连环call”似的,让人头都大了,很多朋友一慌神,就想着赶紧把钱还上,免得惹麻烦,但你知道吗?网贷逾期,有些钱你可能真的不用还!别再傻乎乎地当“冤大头”了,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帮你捋捋清楚。
咱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借了钱,本金和合法的利息肯定是要还的,这个没得说,但问题就出在,有些网贷平台不那么“规矩”,利息高得离谱,还夹杂着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这时候,你就得擦亮眼睛,分辨清楚哪些是“该还的”,哪些是“不该还的”。

哪些钱属于“不该还”的范畴呢?
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一分都不用还!这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红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简单说,年化利率36%就是个分水岭,超过36%的利息,就算你签了合同,法律也不保护,如果已经还了这部分“超标”利息,甚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来!赶紧算算你借的网贷,年利率到底是多少。
“砍头息”对应的本金和利息,千万别认!啥叫“砍头息”?就是你借1万块,平台以“手续费”、“服务费”、“保证金”等名义,先扣掉你2000块,实际到手只有8000块,但合同上写的本金还是1万,利息也按1万来算,这种操作,“砍头息”本身就是违法的!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本金就只能按照实际到手的金额来算,那些被提前扣除的“砍头息”不仅不算本金,基于这部分“虚高本金”产生的利息,你也完全有理由拒绝支付。
各种巧立名目的“违约金”、“滞纳金”,叠加起来超过法定上限也不用还!逾期了,平台收点合理的违约金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平台就借此机会“狮子大开口”,违约金、滞纳金、逾期费、管理费……名目繁多,而且还可能利滚利,这里要注意,所有这些费用加起来,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利率上限(也就是年化36%的那条线),如果超过了,那超过的部分,你同样有权拒绝支付。
如果平台本身不合法,比如没有放贷资质,那借款合同可能无效,利息不用还,本金按实际到手算!正规的网贷平台是需要有相关金融牌照或者资质的,如果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个“黑平台”,没有经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就擅自放贷,那么你们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可能就是无效的,合同无效,利息自然不用还,但你实际借到手的本金,还是需要返还给对方的,毕竟那是人家的钱(如果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的另说,但那是平台的事),要证明平台不合法,这个可能需要你做点功课,查查它的底细。
你压根没借过的钱,或者信息被冒用的贷款,当然不用还!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如果发现自己名下突然多了一笔网贷,或者有人冒用你的身份信息借了钱,你首先要做的是报警,然后向平台说明情况,提供证据证明不是你本人操作,这种“被贷款”,责任不在你,自然不用你还。
阴阳合同、条款不清、存在欺诈的,可主张合同无效或撤销!有些平台会搞“阴阳合同”,一份给你看,一份背地里执行,或者合同条款写得模棱两可,充满陷阱,甚至在你借款时进行欺诈性宣传,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主张合同无效或者撤销合同,相关的利息和费用自然也不受法律保护。
建议参考:
相关法条:
(原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了,确实会有压力,但绝不是平台说还多少就还多少,咱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分清哪些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哪些是平台不合理的“盘剥”,对于那些明显违法的高利息、砍头息、天价违约金,一定要勇敢地说“不”!前提是你要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留好所有证据,如果自己搞不定,也别硬扛,及时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天经地义!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咱们下期再见!
网贷逾期了?别急着全还!这些钱你可能真不用掏!,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哎呀,说起网贷这事儿,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手头紧的时候,它确实能解燃眉之急,但一旦不小心逾期了,那催款电话、短...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