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网贷,现在真是没人不知道,手头紧的时候,手机上点一点,钱好像就来了,但这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一旦还不上,那种焦虑感,简直能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家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要是还不上,会不会被网贷平台起诉啊?这个几率到底有多大呢?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咱得明白一点:不是所有的网贷逾期都会马上被起诉。为啥呢?

- 成本问题:起诉是有成本的,不光是诉讼费,还有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如果您欠的钱不多,比如就几百块、几千块,平台可能觉得为这点钱去法院打官司,费时费力,最后可能得不偿失,他们可能会先通过电话、短信、上门(如果合规的话)等方式催收。
- 坏账率考量:网贷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坏账率,对于一些小额、失联的欠款,有些平台可能会在催收一段时间后,觉得实在收不回来,就暂时把它归类为坏账,不一定会立刻走法律程序。
- 催收策略:很多平台会先采取各种催收手段,比如电话轰炸、联系紧急联系人等,给欠款人施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欠款人主动还款,起诉往往是催收无效后的“终极手段”之一。
这绝不意味着网贷逾期了就没事,更不代表不会被起诉。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被起诉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 欠款金额较大:这个“较大”没有统一标准,如果欠款本金超过1万元(有的平台可能更高或更低),平台就会比较重视,金额越大,平台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欠款的动力就越强。
- 逾期时间较长:如果您逾期个十天半个月,平台一般还是以催收为主,但如果逾期超过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且经过多次催收仍无动于衷,平台可能就会失去耐心,考虑起诉了。
- 欠款人态度恶劣或失联:如果您不仅不还钱,还故意躲避催收,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甚至更换联系方式让平台找不到您,那平台可能会认为通过常规催收已经无效,从而倾向于采取法律手段,相反,如果您虽然暂时还不上,但积极与平台沟通,表达还款意愿,商量还款计划,平台起诉的可能性相对会小一些。
- 平台自身合规性:一些比较正规、规模较大的网贷平台,由于资金来源相对规范,也更注重通过合法途径回收资金,当上述条件满足时,他们起诉的概率会比一些不那么正规的小平台要高,而一些小平台,可能更依赖于一些灰色地带的催收方式,但这绝不代表他们不会起诉。
以案说法:
小王(化名)之前因为手头周转不开,在某知名网贷平台借了5万元,约定分12期还款,还了3期后,小王因为失业,后续的款项就还不上了,刚开始,平台客服还比较客气地打电话提醒,过了一个月,小王还是没还上,催收电话就开始密集起来,语气也严厉了,小王心里害怕,就把平台的电话拉黑了,想着“眼不见心不烦”。
就这样又过了四个多月,小王突然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和起诉状副本,原来,网贷平台在多次催收无果,且联系不上小王后,认为小王有恶意拖欠的嫌疑,于是整理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小王偿还剩余本金、利息以及合同约定的合法违约金。
这个案例里,小王欠款金额5万元不算小,逾期时间超过了半年,并且采取了“失联”的方式逃避,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让平台最终选择了起诉。
相关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如果涉及到利率过高,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关于利率上限的规定。)
您可以自行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了解更详细的法律规定。
律师总结:
关于“网贷还不上,被起诉的几率有多大”,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欠款金额小、逾期时间短、积极沟通:被起诉的几率相对较低。
- 欠款金额大、逾期时间长、恶意拖欠或失联:被起诉的几率会显著提高。
作为律师,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 别侥幸,但也别过度恐慌:起诉不是唯一的催收手段,也不是所有逾期都会走到这一步,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逾期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 积极面对是关键: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还不上了,千万不要逃避,更不要失联,主动联系平台,说明自己的情况,尝试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计划,很多平台是愿意沟通的。
- 努力赚钱,制定还款计划: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哪怕每个月还一点,也比完全不还好。
- 保留证据,理性应对:如果收到催收电话或信息,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果真的收到法院传票,也不要慌,积极应诉,在法庭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对过高的利息或不合理的费用提出抗辩。
网贷是把双刃剑,使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已经逾期,与其天天担心会不会被起诉,不如脚踏实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任何时候,积极的行动都是摆脱困境的第一步。
网贷还不上,被起诉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