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妙招还是违法陷阱?企业用不交社保当卖点做视频宣传,到底有多危险?
最近刷到一些企业的宣传视频,真是让我这个老法律人心里一咯噔,有些公司居然把“我们不交社保,但工资更高”当成招揽人才的噱头,拍成短视频到处传播,表面上看,好像是员工和企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这实际上是在法律红线的边缘疯狂试探,甚至已经构成了明确的违法行为,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种看似“双赢”的操作,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雷。
首先得明确一点:缴纳社保是企业的法定义务,而不是可谈可选的福利,有些企业觉得,和员工签个“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再稍微涨点工资,就能绕过法律规定,但事实上,这种协议本身就是无效的,法律上不存在“用现金替代社保”的合法操作,哪怕员工白纸黑字签了名,企业该承担的责任一分都跑不掉。
更让人担忧的是,企业竟然还把这种事拿出来宣传,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实诚吗?”但做宣传,相当于主动留下证据,简直是在邀请监管部门上门喝茶,一旦被员工举报或劳动监察部门抽查到,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保、支付滞纳金,还可能面临罚款甚至行政处罚,如果员工发生工伤、怀孕或者失业,企业更可能面临高额赔偿——到时候省下的那点“社保钱”,恐怕连零头都不够付。
再说深一层,这种宣传对企业品牌其实是毁灭性打击,短期看似乎吸引了一些看重现金的求职者,但真正优秀的人才,谁会选择一家连基本法律义务都不履行的公司?这种操作本质上是在透支信任,一旦被贴上“不正规”的标签,后期想要挽回口碑难如登天。
更关键的是,视频传播会放大风险,一条短视频可能被成千上万人看到,其中不乏竞争对手、离职员工或监管部门。当你把违法行为变成宣传素材时,就已经把偶然违规升级成了公然挑衅,这可不是简单的“钻空子”,而是明目张胆的知法违法,到时候处罚力度可能都会加重。
📌 给企业的务实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这种“操作”,或者已经这么做了,赶紧刹车还来得及:
- 立即下架相关视频,停止以任何形式宣传违法内容;
- 全面自查社保缴纳情况,未缴纳的尽快补缴,避免风险累积;
- 重新审视用工成本结构,合法经营才是长远发展的基础;
- 用真正的福利吸引人才,比如培训机会、晋升通道、企业文化等,而不是打着违法的擦边球。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法律底线不是成本计算的筹码,而是企业生存的基石,看似“聪明”的规避手段,往往埋着最大的隐患,真正有远见的企业,不会把违法当成创意,而是用合规经营、尊重员工来赢得市场信任,别忘了,你今天省下的每一分社保钱,明天都可能变成砸向品牌的千斤锤。
希望每个企业都能踏踏实实走正路,每个劳动者也能安安稳稳享受该有的保障,毕竟,共赢的前提,永远是先守得住底线。
省钱妙招还是违法陷阱?企业用不交社保当卖点做视频宣传,到底有多危险?,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