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阳合同?揭秘这种双面合同的法律风险!
在商业交易、房产买卖、演艺合作等领域,你或许听过“阴阳合同”的说法,表面上看,它似乎能帮人“避税”或“规避监管”,但实际上,这种合同潜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究竟什么是阴阳合同?它合法吗?签订后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我们就来深入解析这一法律现象。
阴阳合同的定义与运作方式
阴阳合同,顾名思义,是指同一笔交易中存在两份内容不一致的合同。
- “阳合同”(表面合同):通常用于向税务、工商、银行等机构备案,合同金额或条款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目的是少缴税款或规避监管。
- “阴合同”(私下合同):双方实际执行的合同,内容真实,但不对外公开。
- 在房产交易中,买卖双方可能签订一份低价合同(阳合同)用于过户缴税,而私下另签一份真实成交价的合同(阴合同)。
- 在演艺行业,明星可能通过“阳合同”向税务机关申报较低收入,而实际薪酬由“阴合同”约定。
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
尽管阴阳合同看似能“省税”或“降低交易成本”,但它的法律风险极高,主要表现在:
涉嫌逃税,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通过虚假合同隐瞒收入属于逃税行为,税务机关可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 如果逃税金额较大,可能构成逃税罪(《刑法》第201条),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合同无效,丧失法律保护
- 根据《民法典》第146条,以虚假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阳合同”被认定无效,交易双方可能无法主张合同权利,甚至导致交易失败。
信用受损,影响商业合作
一旦被查出签订阴阳合同,个人或企业信用将受到严重影响,未来贷款、招投标、商业合作等都可能受阻。
律师建议:如何避免阴阳合同陷阱?
坚持合法合规交易
- 不要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依法纳税、如实申报才是长久之计。
合同条款务必清晰一致
确保备案合同与实际执行合同内容一致,避免因条款矛盾引发纠纷。
咨询专业律师或税务顾问
在涉及大额交易时,建议请律师审核合同,确保合法合规,避免法律风险。
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3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1条(逃税罪)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6条(虚假意思表示)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小编总结
阴阳合同看似“聪明”,实则暗藏巨大法律风险。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诚信经营、依法纳税,避免因小失大。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法律的红线,碰不得!
(本文由专业律师团队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什么是阴阳合同?揭秘这种双面合同的法律风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