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违法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违法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对劳动者进行赔偿等;行政责任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若构成犯罪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民事法律责任 1. 支...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分;若构成犯罪,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劳动保障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监管和执法作用,其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出现违规行为,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等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例如,工作人员在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时,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检查,随意干预用人单位正常经营,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若情节较轻,可能会受到警告处分;若情节较为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则可能会受到记过、记大过甚至更重的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如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工作人员在处理劳动保障案件时,接受用人单位的贿赂,故意隐瞒用人单位存在的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重大损害,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受贿罪根据受贿数额和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等。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规不仅损害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劳动保障领域的法治秩序。明确其违规的法律责任,有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障劳动保障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合法开展。
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解析: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分;若构成犯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