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恶意欠薪罪

普法百科4小时前1
法律解析:

恶意欠薪罪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恶意欠薪罪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认定标准。从犯罪构成来看,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劳动者的财产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劳动者通过付出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恶意欠薪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和诚实信用原则。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例如,有的用人单位将公司资金转移到其他账户,导致表面上公司无钱支付工资;或者老板直接逃匿,让劳动者找不到支付工资的人。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各地司法实践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是指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主体方面,一般是负有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义务的自然人和单位。包括各类企业的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用人单位或者个人明知自己负有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却故意不支付。

对于恶意欠薪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如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罪名的设立,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分享举报
竞业限制必须签订吗
« 上一篇4小时前
解除劳动合同最高赔多少
下一篇 »4小时前
×
17
2025 09

什么是恶意欠薪罪

法律解析: 恶意欠薪罪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