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拖欠工资员工提出离职,单位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你所在的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形?如果拖欠,你是如何维权的?先看下面的案例。案例:张某是某传媒集团的员工,前几年由于互联网媒体的影响,其所在的报社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单位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发工...
员工因工外出期间受伤,单位通常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但需符合一定条件。若该伤害被认定为工伤,单位要按规定进行赔偿;若不符合工伤认定情形,单位一般无需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强调了“因工作原因”这一关键要素。例如,员工受单位指派去外地洽谈业务,在前往客户公司的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这种情况就符合因工作原因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如果员工因工外出期间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赔偿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医疗费方面,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如果员工因工外出期间受伤并非因工作原因,而是个人行为导致,比如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自行去旅游玩耍过程中受伤,这种情况通常不能认定为工伤,单位也就无需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若单位认为员工受伤不属于工伤,需要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若单位无法提供充分证据,员工的受伤仍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单位仍需承担赔偿责任。员工因工外出期间受伤,单位是否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标准。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法律解析: 员工因工外出期间受伤,单位通常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但需符合一定条件。若该伤害被认定为工伤,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