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人单位什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解析: 当用人单位出现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
若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索要。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当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劳动者首先应采取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即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说明劳动合同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如办理社保、申请劳动仲裁等都需要劳动合同作为依据,请求用人单位给予自己一份劳动合同。
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行政部门。劳动者可以携带能证明自己与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前往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要求其将劳动合同给予劳动者。
若因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交付给劳动者而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例如导致劳动者无法及时享受应有的权益,遭受经济损失等,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相应的损失。总之,劳动者要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解析: 若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索要。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