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由怎么确定
劳动争议案由的确定需依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结合具体的劳动争议类型和法律关系来明确。一般按照劳动争议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和法律规定的类别来确定。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是确定劳动争议案由的重要依据。该规定对各类民事案件包括劳动争议案件的案由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规范。劳动争议案由的确定要遵循从高到低的层级关系,先确定大的类别,再细化到具体案由。
在实践中,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有劳动合同纠纷、社会保险纠纷、福利待遇纠纷等。对于劳动合同纠纷,又可进一步细分。比如,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劳动合同订立纠纷、劳动合同履行纠纷等。如果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就合同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分歧,这种情况通常会确定为劳动合同订立纠纷。
社会保险纠纷也是劳动争议中的常见类型。包括养老保险待遇纠纷、医疗保险待遇纠纷等。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养老保险的缴纳基数、缴纳年限等问题产生争议时,案由就可以确定为养老保险待遇纠纷。这是因为这类争议的核心是围绕养老保险待遇的相关权益。
福利待遇纠纷同样有多种表现形式。像住房公积金纠纷、带薪年休假纠纷等。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给予其带薪年休假而引发争议,案由就会确定为带薪年休假纠纷。
确定劳动争议案由时,还需要考虑法律关系的性质。要分析争议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的约定,还是基于劳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既可能是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也违反了《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此时,案由一般会确定为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工资争议。准确确定劳动争议案由,有助于当事人正确选择诉讼请求,也有利于法院准确适用法律进行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