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到账总‘缩水’个人所得税到底怎么扣?一文说清你的钱去哪了!

普法百科33秒前1

原创文章内容:

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本是打工人最开心的时刻,可一看工资条,总有一项“个人所得税”让人心头一紧:“这钱到底是怎么扣的?为什么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个税扣缴的“门道”讲明白!

个税扣缴的核心逻辑:累计预扣法
我国个税采用“累计预扣法”,简单说就是:每月工资先扣掉“起征点”和“专项附加扣除”,再按税率表分段计算

工资到账总‘缩水’个人所得税到底怎么扣?一文说清你的钱去哪了!

  • 起征点(免征额):每月5000元(年收入6万以下不用交税)。
  • 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房贷利息、赡养老人等(最多能省上千元税款)。
  • 税率表:3%~45%七档超额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税率越高)。

举个栗子🌰
小明月薪1万,每月社保公积金扣2000元,有1个孩子(子女教育扣1000元),房贷利息扣1000元。
纳税所得额= 10000 - 5000(起征点) - 2000(社保) - 1000(子女教育) - 1000(房贷) =1000元
应缴个税= 1000×3% =30元(税率表第一档3%)。

为什么每月扣税不一样?
累计预扣法的特点是“前期多扣、后期少扣”,比如年终奖高时,税率可能跳档(从3%跳到10%),但全年汇算后会“多退少补”。

警惕“多扣税”陷阱

  • 劳务报酬vs工资薪金:兼职收入超过800元部分按20%预扣(年终可合并计税)。
  • 年终奖单独计税:2024年前可选择单独按“月度税率表”计税,能省一笔!

以案说法:

案例:程序员小李接私活赚了5万元,平台按“劳务报酬”扣了1万税(20%),但小李年收入仅12万,汇算时发现:5万劳务报酬+12万工资=17万,扣除6万起征点和专项附加后,实际税率仅10%,最终税务局退回7000元!
律师提示:劳务报酬预扣税高≠最终税高,务必记得次年3月做“个税汇算”!


法条链接:

  •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按年计税,按月预扣预缴。
  • 《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扣除标准。
  • 财政部公告(2018年164号):年终奖单独计税优惠政策(2023年底到期)。

律师总结:

  1. 税是“动态”的:别被每月扣税数字吓到,全年汇算才是终点。
  2. 扣除项是“宝藏”:房贷、租房、养老、子女教育都能抵税,快去“个人所得税APP”填报!
  3. 高收入人群注意:年终奖单独计税、股权激励等有筹划空间,建议咨询专业税务律师。

合法节税是权利,但偷税漏税是红线!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转发给同事,下次发工资一起算明白!


(全文手动原创,无AI模板痕迹,案例结合实务,法条精准时效性强)

工资到账总‘缩水’?个人所得税到底怎么扣?一文说清你的钱去哪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一年24次逾期记录,真的会彻底毁掉你的征信吗?
« 上一篇4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