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假货怎么赔?退一赔三还不够?教你把损失全拿回来!
辛辛苦苦挑了一件心仪已久的商品,结果收到货才发现是“高仿”、是“贴牌”,甚至包装都透着一股劣质塑料味?更气人的是,客服还一口咬定“我们卖的都是正品”,那一刻,是不是既心疼钱又窝火? 别急,今天我就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满心欢喜下单,拆开快递那一刻却傻了眼:买的是大牌口红,涂上嘴直接过敏;说是真皮包包,摸着比塑料还脆;号称进口奶粉,冲出来一股怪味……
这时候你才反应过来:我不会是买到假货了吧?
别急,也别认栽,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身份,手把手教你:买到假货,到底该怎么维权?能赔多少?要不要走法律程序?哪些证据必须留?看完这篇,你不仅能把钱拿回来,还能让商家“倒贴”给你!

很多人一发现被骗,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骂客服、发朋友圈控诉、甚至上门理论,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搞不好还把自己搭进去。
正确的做法是:
很多人分不清这两个概念,以为随便喊一句“我要退一赔三”就能拿到三倍赔偿。能不能赔、赔多少,要看你买的是什么、适用哪条法律。
如果你买的是非食品类商品,比如假鞋、假耳机、假化妆品,只要能证明商家“明知是假还卖”,就可以主张“退一赔三”。
什么意思?
比如你花1000块买了双“耐克”,结果鉴定是高仿,你可以要求:
⚠️ 注意:如果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算,比如你买了个99块的假数据线,也能主张500元赔偿。
如果你买到的是假奶粉、假燕窝、假阿胶、过期食品,或者添加了非法成分的“减肥药”“壮阳药”,那就厉害了——可以直接主张“退一赔十”!
举个例子:你花800元买了所谓“野生海参干货”,吃后上吐下泻,检测发现是用劣质海藻冒充,除了退800,还能再拿8000元赔偿,总共8800元!
这就是法律对“入口东西”的零容忍。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杭州的王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买了瓶“某大牌面霜”,价格1580元,用了两周后脸上爆痘、红肿,送检发现成分与正品严重不符,连基础保湿剂都没有,反而含有违禁激素。
她没忍气吞声,而是做了三件事:
法院认定商家构成欺诈,判决:
虽然最后调解为一次性赔付4500元,但王女士不仅没亏,还“赚”了近三千。
这个案子的关键就在于:她有证据链,且坚持依法维权。
别觉得法律离你很远,关键时刻它就是你的“武器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记住这两条,关键时刻掏出手机念一遍,对方态度立马变。
说到底,买到假货不是你的错,但选择沉默,就是对造假者的纵容。
我想告诉你的是:
只要你证据齐全、诉求合理,平台、监管部门、法院都会站在你这一边。
下次再遇到假货,别只想着差评拉黑。
该退的退,该赔的赔,该告的告。
你不是在“找茬”,你是在用行动守护自己的权利,也在为整个消费环境出一份力。
毕竟,每一个较真的消费者,都是打假路上的一束光。
买到假货怎么赔?退一赔三还是退一赔十?别慌,教你合法回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满心欢喜下单,拆开快递那一刻却傻了眼:买的是大牌口红,涂上嘴直接过敏;说是真皮包包,摸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