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到底怎么算?算少了怎么办?一文讲透基础养老金的门道
干了一辈子,眼看快退休了,突然发现——哎,这养老金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隔壁老王工龄差不多,领的钱却比我多?是不是社保局算错了?别急,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基础养老金”这个事儿掰开...
你有没有算过,等自己退休那天,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
很多人干了一辈子,社保也交了几十年,结果到退休时才发现:咦,怎么才这么点?隔壁老王跟我差不多工龄,怎么他比我还多拿五百块?这时候再问人,已经晚了。

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清楚——基础养老金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如果发现算错了,能不能翻案?
咱们不整那些复杂的公式堆砌,也不甩术语吓唬人,就一句话:把属于你的每一分养老钱,都算明白、拿稳当。
很多人以为,养老保险交满15年就能领钱,交得越久越多,这话没错,但太粗糙了。
我们每个月到手的基本养老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今天我们重点讲第一块——基础养老金,因为它才是决定你“基准线”的关键。
它的计算公式长这样(别怕,我给你翻译成人话):
基础养老金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听着像天书?来,我拆开说: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这是个“锚”,每年人社厅都会公布,比如2023年江苏是8000元,山东是7200元,这个数越高,你的养老金池子就越宽。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简单说,就是你过去几十年缴费水平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后的“加权值”,你一直按60%基数交,它就低;按300%交,它就高。
“缴费年限”——不只是累计15年就行,30年和40年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这一项直接乘进去,拉长时间=放大收益。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老张在浙江工作35年,一直按100%基数缴费(也就是跟社平工资同步),2024年退休时,浙江省上一年社平工资为8500元。
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就是:
(8500 + 8500) ÷ 2 × 35 × 1% = 8500 × 35% =2975元/月
这只是“基础”部分!再加上个人账户里的钱(假设还有18万,计发月数139),每月再加约1300元。
合计每月能拿4200元左右——这还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可如果你只交了15年,哪怕基数一样,基础养老金也只有:
 (8500+8500)÷2 ×15×1% =1275元——差了快三倍!
所以你看,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这三个就是决定你养老金高低的“铁三角”。
我接手过不少养老金争议咨询,很多人心态崩了,就是因为发现“同样年龄、差不多单位,怎么他比我多拿八百?”
常见原因有三个:
缴费基数不同
 很多人单位按最低基数(比如60%)给你交,看着也在缴,但“含金量”低,而有些人自己按高档次补缴过,或者单位福利好全额实缴,差距自然拉开。
视同缴费年限没认定
 特别是国企、事业单位转制人员,80年代参加工作的,有一段“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这部分可以折算成缴费年限,但如果档案材料缺失,很可能被漏掉几年,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退休地选错了
 养老金是“就高不就低”吗?错!它是“按退休地标准算”,你在北上广深工作二十年,最后回老家县城办退休,对不起,社平工资按你老家算——血亏!
所以我常跟客户说:养老规划,四十岁就要开始布局,不是等到退休前半年才去问。
陈女士,55岁,杭州某中学退休教师,工龄38年,自认该拿不错的养老金,结果首月只到账3920元,比同事少了近千元。
她找到我时情绪激动:“我教学一线三十年,从没迟到早退,怎么待遇差这么多?”
我们调取她的参保记录和人事档案后发现:她在1987年至1993年期间曾在一所民办学校任教,这段经历未被计入“视同缴费年限”。
但根据浙人社发〔2010〕141号文件规定,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任教经历,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的时段,可认定为连续工龄。
我们协助她整理了当年的聘任合同、工资表、学校批文等证据,向人社局提出行政复议。
三个月后,官方重新核定:补认6年视同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上调至5180元,同时补发过去6个月差额共计3万元。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
 👉养老金核算不是“系统自动出结果”就板上钉钉。
 👉档案材料、政策适用、历史认定,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藏着“漏洞”或“机会”。
你不争,就不会有。
《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统筹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
 明确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引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概念,奠定现行计算模型。
各省市《关于贯彻〈社会保险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如江苏省规定,1992年之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浙江省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在退休前一次性补缴。
这些文件不一定人人能看懂,但它们是你维权的“弹药库”。
朋友们,我想说句掏心窝的话:
养老金,是你一辈子劳动成果的最终兑现,它不像奖金、分红那样可有可无,它是你晚年尊严的底线。
可偏偏,太多人把它当成“系统自动处理的事”,直到拿到手才发现不对劲,再去查,资料散失、窗口关闭、时效已过……
别等吃亏了才后悔。
建议你做三件事:
✅提前三年查一次个人权益记录单(可通过“掌上12333”APP或当地人社局官网下载)
 ✅核对缴费年限是否连续、基数是否有异常断档
 ✅如有知青、下乡、军龄、民办教师等特殊经历,尽早准备证明材料申报视同缴费
养老金不是“发给你的恩惠”,而是你依法应得的权利。
作为律师,我不鼓励盲目折腾,但我坚决支持合理主张。
 该你拿的,一分都不能少;
 不该你忍的,一天都不必忍。
愿你老去之时,手中那张养老金卡,能稳稳托住余生的安稳与体面。
基础养老金怎么算?算少了怎么办?一文讲透你的养老钱从哪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算过,等自己退休那天,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 很多人干了一辈子,社保也交了几十年,结果到退休时才发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