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到底该怎么算才对?发少了能维权吗?这些坑你一定要避开!
咱们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地上班,图的不就是月底那一笔工资吗?可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工资条一到账,总觉得“哪不对劲”——明明加班加点,怎么到手的钱比预期少了一大截?社保扣得多,绩效莫名被砍,甚至有些公...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月底等工资,结果到账金额比预期少了一截,心里咯噔一下:“我这个月明明没请假、也没迟到,怎么工资缩水了?”更离谱的是,hr一句“这是按公司规定算的”,就把你打发了,可问题是:工资到底是怎么算的?底薪除以21.75?还是除以30天?加班费怎么折?全勤奖说扣就扣?
今天咱们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把“月工资怎么算”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很多人以为,劳动合同上写的月薪8000,就是每个月雷打不动拿8000,错!实际到手工资 ≠ 合同约定工资,中间差的那部分,往往就是各种“操作空间”。
先说一个关键数字:75。
 这是国家规定的“月计薪天数”,计算方式是:(365天 - 104天双休)÷ 12个月 = 21.75天。
 也就是说,如果你月薪8000元,日工资就是 8000 ÷ 21.75 ≈ 367.82元/天。
为什么是这个数?因为法定工作日是按每周双休、每月平均21.75个计薪日来的,有些公司按30天算日薪,等于变相克扣你周末上班那天的钱——这违法!
举个例子:
 你请了2天事假,公司按8000÷30×2=533.33元扣你工资,多扣了将近100块。
 但正确算法应该是:367.82 × 2 = 735.64元?不对!等等——事假只扣缺勤当天工资,基本工资可以扣,但奖金、补贴不能随便动,这才是重点!
越来越多公司玩“工资结构设计”:合同写8000,但拆成“基本工资3000 + 岗位津贴2000 + 绩效3000”。
 听着挺合理,对吧?问题来了——一旦你离职或公司想裁员,他们就说:“你基本工资才3000,赔偿按这个算。” 
醒醒!经济补偿金、加班费、工伤待遇……通通要以“应发工资总额”为基数!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一切劳动报酬。
 别让公司用“结构拆分”降低你的权益基数。
很多人辛苦加班,结果加班费按最低工资标准算,气得牙痒。
 记住这张表:
| 加班类型 | 计算方式 | 
|---|---|
| 工作日延时加班 | 日工资 ÷ 8小时 × 1.5倍 × 小时数 | 
| 休息日加班(未调休) | 日工资 × 2倍 | 
| 法定节假日加班 | 日工资 × 3倍 | 
注意:休息日加班,公司可以安排调休代替2倍工资;但法定节假日加班,必须给3倍工资,调休也不行!
比如你国庆加班一天,公司说“下个月给你补休一天”——不行!必须额外支付3倍工资。
很多公司制度写着:“迟到一次,全勤奖清零。”
 听起来狠,但法律怎么看?
如果全勤奖属于工资的一部分(比如每月固定发500元),那公司不能随意克扣,除非你能严重违纪,否则单方面扣除涉嫌拖欠工资。
绩效也一样,如果公司没有明确考核标准,或者你完成了任务还扣绩效,那就是变相降薪,你可以主张补发。
小李在一家电商公司做运营,合同月薪9000元,工资结构为:基本工资4000 + 绩效5000,某月他完成全部KPI,却只拿到6800元,公司解释:“系统故障,绩效延迟发放。”
两个月过去了,绩效一直没发,小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发绩效并支付经济补偿。
 仲裁庭审理后认为:公司未能提供绩效考核依据,且长期拖欠绩效工资,构成“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最终裁决公司补发绩效,并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关键点:绩效只要具有“稳定性”和“常规性”,就属于工资组成部分,不能说不发就不发。
说到底,工资不是老板心情好就多发、心情不好就克扣的东西。
每一分工资背后,都是你的时间、精力和付出,公司可以有管理制度,但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下次发工资前,不妨自己算一算:
发现问题,别忍着,先和HR沟通,保留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维权不是闹事,而是守护你应得的尊严。
你签的不是卖身契,而是一份受法律保护的契约。
 工资怎么算?答案不在老板嘴里,而在法条里,在你心里。
——你的权益,值得被认真对待。
月工资到底怎么算?发少了能维权吗?这些坑你可能天天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月底等工资,结果到账金额比预期少了一截,心里咯噔一下:“我这个月明明没请假、也没迟到,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