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成怎么算才不踩坑?老板说扣就扣,员工该怎么办?
辛辛苦苦干了一整个月,业绩冲得飞起,结果发工资时发现提成被“腰斩”,甚至一分没给?老板一句“公司效益不好”“客户还没回款”“你这单不算有效业绩”,就把你的血汗钱轻轻带过,更气人的是,当初谈得好好的“按...
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结果年底发奖金的时候,HR一句“绩效不达标”,工资条上那个数字直接缩水一半?更离谱的是,你问“我哪项没达标”,对方甩过来一张模糊的评分表,全是主观评价,连具体标准都说不清楚,这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心里特别憋屈?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打工人又爱又恨的话题——绩效到底该怎么算?公司说你不行,就能随便扣钱吗?

得搞清楚一个基本概念:绩效不是老板的心情晴雨表,而是有章可循的管理工具。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但前提是——合法、合理、透明、可预期。
什么叫合法?就是不能违反法律底线,公司不能在劳动合同里写“完不成业绩就倒扣工资”,这属于变相克扣劳动报酬,是违法的,什么叫合理?就是目标得现实,不能年初给你定个“一年卖100套房”的KPI,结果你在北京五环外一个小门店做销售,什么叫透明?就是考核标准、流程、权重、评分依据,都得提前公示,让员工看得明白,什么叫可预期?就是你得知道干成什么样算合格,什么样算优秀,而不是等到发薪日才被告知“你表现一般”。
现实中,很多公司玩的“套路”其实经不起推敲。
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把绩效当成“合法裁员”或“变相降薪”的工具,已经偏离了激励员工的初衷。
那员工该怎么办?记住三个关键词:留证据、问依据、走程序。
先保留所有工作记录、邮件、考核通知、工资条,然后主动向HR或直属领导索要绩效评定的具体依据,书面要求说明扣减理由,如果沟通无果,且金额较大,完全可以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主张公司支付克扣的工资差额。
以案说法:小李的“绩效保卫战”
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销售,签的合同里写着“月薪1.5万+季度绩效3000元”,前两个季度绩效都按时发了,到了第三季度,他完成了92%的业绩目标,结果公司以“客户满意度未达标”为由,只发了1000元绩效。
小李不服,去查公司制度,发现“客户满意度”这一项在年初的考核方案里根本没提过,是HR在季度末临时加进去的,他收集了之前的考核文件、邮件沟通记录,还调取了客户回访录音(显示客户评价良好),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
最终仲裁裁决:公司未提前公示新增考核指标,属程序违法,应补发绩效差额2000元,并承担仲裁费用,法院后续也维持了这一判决。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绩效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只要程序不合规、标准不透明,员工就有权说“不”。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律师总结:
绩效制度本身没有错,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一旦它沦为“随意扣钱”的遮羞布,就成了压榨员工的工具,作为劳动者,你要明白:你的付出值得被清晰衡量,而不是被模糊定义。
面对不合理的绩效扣减,不要沉默,也不要情绪化对抗,冷静收集证据,理性沟通,必要时果断维权,法律保护的不只是你的钱包,更是那份应有的尊重与公平。
而对企业来说,真正的绩效管理,不是用来“卡人”的,而是为了激发潜力、明确方向,一套公开、公正、可追溯的考核体系,才能留住人才,走得长远。
绩效怎么算?答案不在老板嘴里,而在制度里,在流程中,在每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细节里。
绩效怎么算才公平?老板说扣就扣,员工能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结果年底发奖金的时候,HR一句“绩效不达标”,工资条上那个数字直接缩水一半?更离谱的是,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