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真的会马上被起诉吗?别慌,先搞清这3个关键点
某天手机突然静音,生怕接到催收电话;银行卡一动就紧张,怕被划走一分钱;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我这个月又还不上了,会不会明天就被银行告上法庭?” 说实话,这种焦虑我太懂了,在执业这么多...
手头紧,信用卡刷爆了,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银行把你告了,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我是不是要成‘老赖’了?”朋友圈开始屏蔽你,家人担心地问:“你是不是上了黑名单?”甚至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
先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贷款逾期被起诉,就等于“老赖”吗?

答案是:不一定。
很多人一听“被起诉”,立刻联想到“失信被执行人”“限高令”“不能坐高铁”,仿佛一夜之间从普通人变成了社会边缘人,但现实远没那么简单,法律讲的是证据、程序和边界,不是情绪化标签。
我们先理清楚几个关键阶段:
你迟还了一期房贷,或者信用卡连续三个月没还,银行会催收、会上报征信,但这只是违约行为,只要还没走到法院,就不涉及司法程序,这时候你还只是“欠钱的人”,不是“违法的人”。
银行或金融机构把你告上法庭,说明他们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追债,但起诉只是启动法律程序的第一步,法院会通知你应诉、开庭、举证质证,如果你出庭答辩,提出还款困难、收入下降等实际情况,法院可能调解、分期、减免部分利息。
只有在判决生效后,你明明有能力履行却拒不执行,才会被申请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
这才是真正的“老赖”认定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换句话说,穷≠老赖,难≠老赖,被起诉也≠老赖,真正的“老赖”是那种开着豪车、住着豪宅、转移资产、装穷躲债的人。
现实中,太多人因为一场意外失业、一场大病、一次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他们不是不想还,而是真的还不起,这些人不该被粗暴地贴上“老赖”标签。
小李是位自由职业者,疫情三年接单量锐减,房贷断供半年,银行起诉他,法院判决他还本付息共计48万元,执行阶段,法院查了他的账户,发现每月只有3000元兼职收入,名下无车无其他房产。
执行法官约谈后,认为小李确无履行能力,未将其纳入失信名单,反而协调银行达成“每月还2000元,五年结清”的执行和解协议。
你看,同样是被起诉、同样是还不上钱,结果却完全不同。关键在于:是否如实申报财产?是否配合执行?是否有还款意愿?
注意:没有“自动成为老赖”这一说,必须经法院依法决定。
朋友们,法律不是冰冷的惩罚工具,它也有温度和尺度,面对债务危机,最怕的不是逾期,而是逃避。主动沟通、如实申报、表达诚意,往往能争取到喘息空间。
被起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理不睬、玩失踪、拒接电话,那样才真的容易滑向“老赖”的深渊。
记住一句话:欠钱的是民事纠纷,赖账不还且有能力却拒不执行的,才是法律意义上的“老赖”。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困境,别自己硬扛,找律师咨询、与银行协商、向法院说明情况,每一步都可能是转机,生活总有低谷,但只要不放弃解决问题的诚意,法律就不会彻底关上门。
你不是老赖,你只是暂时被困住了,走出来的方式,从来都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贷款逾期被起诉就是老赖吗?别急着贴标签,先搞清这5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手头紧,信用卡刷爆了,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银行把你告了,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完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