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着贴标签,先搞清这5个关键点!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把你拉黑?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火冒三丈:“这不就是老赖吗!” 但等等——“老赖”这个词,真能随便用吗? 在知乎上,这个问题下...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连朋友圈都屏蔽你了?你心里火大,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不是“老赖”?能不能直接去法院告他?要不要上黑名单让他寸步难行?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借钱不还”闹得反目成仇的案例,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真相:借钱不还不等于就是法律意义上的“老赖”,这两个字听着解气,但在法律上,它有严格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捋清楚这件事背后的逻辑,避免你既伤了感情,又踩了法律坑。
很多人觉得,只要欠钱不还,那就是老赖,错!在法律上,“老赖”其实是“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换句话说,只有走完诉讼程序、法院判了他还钱,他还在躲、在藏、在转移财产,这时候法院才会把他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上征信、甚至可能拘留。
你现在手里的那个欠钱不还的朋友,目前顶多算“债务人”,还没到“老赖”那一步,别急着骂人,先看看下一步怎么走。
微信聊天记录算不算?口头承诺行不行?
答案是:最好有书面证据。
借条、转账记录、录音、聊天记录都可以作为证据,但必须能证明三点:借款合意 + 实际交付 + 明确金额和还款时间。
如果你只是口头借出去,没留痕迹,打官司时对方一句“我没借”,你就很难赢。
有些人确实遇到了困难,失业、生病、创业失败,一时拿不出钱,这种叫“履行不能”,不是“拒不履行”。
而有些人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朋友圈天天晒旅游,却说“没钱还”,这就涉嫌恶意逃避债务了。
很多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但从法律角度看,催收行为本身也是证据的一部分。
发个微信:“上次借的五千元,这个月能还吗?” 对方已读不回,或者直接拉黑,这些都能成为日后起诉的佐证。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约定还款日开始算。
比如你们说好2022年6月1日还,那最晚要在2025年6月1日前起诉。
但如果期间你催过一次,比如2024年发微信要钱,对方回复“再等等”,那时效就从中断后重新计算三年。
法院要送达传票,得知道他在哪,如果对方失联、搬家住哪都不知道,就算你胜诉了,执行也难。
所以平时留个身份证复印件、知道他的工作单位或常住地址,关键时刻能救命。
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借给同事18万元做资金周转,当时写了借条,约定了利息和还款时间,还有身份证复印件,结果到期后对方一直拖,后来干脆辞职失联。
李女士来找我时情绪激动,说“这人就是老赖,必须让他坐牢!”
我告诉她: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先发律师函催告,同时准备材料起诉。
法院开庭后,对方没出庭(视为放弃答辩),我们提交了借条、转账记录、催款微信截图,法官当庭判决对方归还本金+利息。
判决生效后,对方仍不还钱,我们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到他在外地有一套小产权房,虽然不能拍卖,但冻结了他的银行账户和微信支付,还把他列入失信名单。
三个月后,他因为无法坐高铁、孩子上学受影响,主动联系李女士协商分期还款。
你看,整个过程走了正规法律程序,最终才真正把“欠钱的人”变成“法律上的老赖”。
“老赖”这个词,承载了很多人的愤怒和无奈,但作为律师,我想提醒你:
情绪解决不了问题,证据和程序才能。
如果你正面临借钱不还的困扰,请记住这四步: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善良要有边界,信任要有底线,借钱可以帮人,但也请保护好自己,别让一次好心,变成一场漫长的消耗战。
你不是非要当“债主”,但至少要学会,做一个清醒的出借人。
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着贴标签,先搞清这5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连朋友圈都屏蔽你了?你心里火大,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