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已被起诉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看懂这几点!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前两天信用卡/网贷逾期了几个月,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你已被正式起诉,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面临强制执行’……这是真的吗?是不是诈骗?我现在该怎么办?” 说...
“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正式起诉,案号XXX,请尽快处理,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面临强制执行!”——看到这种消息,心是不是“咯噔”一下?手机一抖,冷汗直冒,脑子里瞬间闪过各种画面:法院传票、银行账户被冻结、房子车子被拍卖……但先别急着崩溃,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条短信到底靠不靠谱?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被起诉了?又该怎么办?
咱得明白一件事:发短信≠真起诉,现在不少催收公司、甚至一些网贷平台的第三方合作方,为了施压让你还款,会故意用“已起诉”“已立案”这类话术制造恐慌,他们觉得你一害怕,立马就还钱了,可实际上,真正的法律程序哪有这么简单?

法院立案是有严格流程的,从债权人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到法院审查、受理、排期开庭,再到给你送达传票——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少说也得几周时间,法院不会通过短信通知你被起诉!正规途径是:邮寄纸质传票+起诉状副本,或者法院工作人员电话联系,甚至上门送达,如果你只收到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连个公章都没有,那大概率是“吓唬你”的。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完全无视。短信背后反映的问题是真的:你确实逾期了,哪怕这次是虚惊一场,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债权人真决定走法律程序,你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真的被起诉了?教你三招:
如果确认没被起诉,也别以为万事大吉,建议你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看能不能协商分期、延期,或者一次性结清减免部分利息。主动沟通永远比被动等待强,很多平台在真正起诉前,会经历内部催收、外包催收、律师函警告等多个阶段,你是有机会“止损”的。
再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点:有些短信其实是“预起诉通知”或“拟提起诉讼告知”,意思是“我们准备告你了,再不还钱就动真格”,这种虽然不算正式起诉,但也意味着你已经被列入“高风险客户名单”,离法律程序只差一步。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的张先生,连续三个月没还某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已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案号(2023)浙0106民初XXXX号,请于3日内还款,否则将强制执行。”张先生吓得立刻转账5万,结果事后发现,他根本没被起诉!他去法院一查,系统里压根没有这个案号,后来报警才知道,是催收外包公司伪造短信内容,企图逼他还款,最终该公司被监管部门处罚,张先生也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了部分损失,这个案子提醒我们:情绪一上来,最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冷静核查,才是王道。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需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送达民事诉讼文书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诉讼文书应当依法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等方式进行,不得仅以短信、微信等非正式方式通知当事人涉诉信息。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也明确规定,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恐吓、欺诈、虚假陈述等不当手段,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律师总结:
朋友们,遇到“被起诉”短信,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冷静 + 核实 + 主动应对,真正的法律程序讲证据、讲流程、讲程序正义,不会靠一条短信就把你“定罪”,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逾期本身就是违约行为,长期拖欠不仅会产生高额罚息,还可能真的被起诉,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出行、就业、子女教育。
所以我的建议是:
👉 别信一条短信就乱了阵脚;
👉 但也不能仗着“是假的”就继续摆烂;
👉 最好的策略是:正视债务,及时沟通,争取协商解决,把风险掐灭在萌芽阶段。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恶意催收的越界行为,你有义务还款,也有权利知道真相,保持理性,掌握主动,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贷款逾期收到已被起诉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正式起诉,案号XXX,请尽快处理,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面临强制执行!”——看到这种消息,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