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法律告知短信,是真是假?下一步该怎么做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已严重逾期,我方已启动法律程序,请于24小时内还款,否则将依法起诉并影响征信!” 一看这语气,火急火燎,还带着“法院”“立案”“冻结账户”之类的字...
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XX人民法院】您涉及XX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已立案,请于X月X日前到本院应诉,逾期将依法缺席判决……”
那一刻,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确实最近没还上贷款,但怎么这么快就到法院了?这短信是真的吗?我该怎么办?”
别慌,作为一名处理过上百起金融纠纷案件的执业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类短信,九成以上是真的,而且往往是法律程序正式启动的关键信号,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把这件事从头到尾理清楚,让你不再被恐惧支配,而是掌握主动权。
首先得明白一点:法院不会随便发短信,现在全国各级法院基本都接入了“智慧法院”系统,像立案通知、开庭提醒、文书送达这类信息,会通过统一平台发送,短信内容通常包含法院名称、案号、当事人姓名、案由、应诉时间等关键信息。
如果你真的逾期较久(一般超过3-6个月),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在多次催收无果后,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立案,法院就会依法通知你——短信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 注意辨别真假:
真正的法院短信不会让你“扫码缴费”“点击链接查看判决书”,更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如果短信里有这些内容,99%是诈骗,你可以直接拨打当地法院诉讼服务热线(12368)核实案号和信息。
很多人一看到“法院”两个字就吓蒙了,要么装死不理,要么慌不择路去借新还旧,正确的应对方式才是止损的关键。
✅第一步:冷静核实信息
拿出手机,记下短信里的法院名称、案号、承办法官(如果有),然后打开“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或拨打12368,输入案号查询案件状态,确认是不是真的立案了。
✅第二步:立即收集材料
把你的贷款合同、还款记录、催收记录、收入证明、家庭困难情况(如失业、疾病等)全部整理好,这些材料在后续调解或庭审中,都是你争取宽限或减免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主动联系法院或银行
很多人以为“被起诉了就不能谈了”,这是误区。大多数金融借款案件在开庭前都还有调解空间,你可以主动联系法院表达调解意愿,或者通过律师与银行协商一次性结清折扣、分期还款等方案。
越早回应,越有机会争取主动,如果置之不理,法院会缺席判决,之后就是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划扣工资、列入失信名单,甚至影响子女上学、考公就业。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李,40岁,跑外卖为生,因为疫情断收三个月,信用卡和网贷总共逾期8万多,某天凌晨,他收到法院短信,吓得整晚没睡。
他原本打算“破罐破摔”,直到朋友劝他来咨询,我们第一时间帮他查实案情,发现银行在起诉时把利息和违约金算得过高,且未提供完整的催收记录,我们向法院提交了老李的收入证明、医疗单据,并申请调解。
法院主持调解,银行同意本金分期24期,免除全部罚息,老李没有被列入失信名单,也没有被强制执行,他说:“原来不是只有‘还钱’和‘坐牢’两条路,中间还有台阶可以走。”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从不拒绝悔改的人,但只保护清醒行动的人。
这些法条意味着:你虽然违约了,但依然享有知情权、答辩权、调解权和抗辩权,法律不是只站在银行那边。
我想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贷款逾期,本质是经济问题,不是道德审判,谁都有难的时候,但当法院短信到来,就意味着事情已经从“欠钱”升级为“涉法”,这时候,逃避只会让雪球越滚越大。
你要做的不是自责,而是行动——核实、沟通、协商、解决,哪怕现在一分钱都拿不出,也要去法院说明情况,申请延期或分期。法律最怕的不是穷人,而是装睡的人。
👉 真正的危机,不是收到法院短信,而是收到后什么都不做。
👉 真正的出路,不在侥幸,而在直面问题、理性应对。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境,别一个人硬扛,找对人,说对话,走对路,一切都还有转机。
——我是张律,一名陪你面对风雨的法律同行者。
贷款逾期收到法院短信,是真是假?下一步该怎么做才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XX人民法院】您涉及XX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已立案,请于X月X日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