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短信说你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我明明记得还了啊?还是说……我真的...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启动设备定位、上门催收……”
或者更吓人的:“系统已开启定位功能,若24小时内未处理,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一条短信,瞬间让你心跳加速,手机是不是真的被监控了?他们真能定位到你家?要不要立马还钱?还是干脆不搭理?
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咱们就坐下来好好聊聊——这些“带定位警告”的逾期短信,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唬人的?面对它,普通人该怎么做才最稳妥?
首先得明确一点:任何以“开启定位”“实时追踪”“锁定手机”为手段的催收行为,都是违法的。
你的手机不是共享单车,没人能随随便便远程定位你,除非是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过程中,依法调取通信数据,否则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催收公司,有权力、有能力对你的手机进行实时定位。
那些短信里写的“已启动定位”,99.9%是心理施压的话术,目的就是让你害怕、焦虑、赶紧打钱。
真正的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催收流程非常规范,他们会通过电话、短信提醒你还款,但绝不会用“技术手段监控”这种模糊又吓人的表述。
现在市面上大量存在“冒名催收”的黑产团伙,他们盗用正规平台的名字(某某银行信贷中心”“某某金融客服”),伪造短信号码,发送带有强烈恐吓性质的信息。
这类信息通常有几个特征: 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
一旦你点开链接,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银行卡被盗刷,所以奉劝一句:凡是让你点链接、输密码、扫码还款的催收信息,一律当诈骗处理。
别急着恐慌,也别直接拉黑,正确的做法是三步走:
查合同
找出当初签的贷款协议,确认放款方是谁、还款账户是多少、是否有委托第三方催收的条款。
打电话回原机构核实
拿起手机,拨打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号码!),询问是否存在逾期、是否委托催收、是否有定位授权等。
保留证据
把可疑短信截图保存,包括发送时间、号码、内容,必要时可向工信部举报伪基站或仿冒信息。
很多人怕“被定位”,其实真正该担心的是:
但这些后果,都是通过法律程序一步步来的,不会因为一条短信就“秒执行”。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即使你真的逾期了,催收方也不能:
如果你频繁收到骚扰短信、电话轰炸,甚至有人冒充警察上门威胁,完全可以收集证据,向银保监会投诉,或提起人格权侵权之诉,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借了一笔网贷,因失业逾期两个月,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系统已绑定您的手机GPS,若24小时未还款,将自动导航至您当前位置实施资产扣押。”
小李吓得整晚睡不着,差点找亲戚借钱还账,后来他冷静下来,打给平台客服,对方明确表示:从未发送此类信息,也无权限定位用户设备。
我们协助他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查出是一家外包催收公司在使用自动化群发软件,批量发送恐吓短信,该公司被行政处罚,负责人也被约谈整改。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惧源于未知,而法律,是你最坚实的盾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语言或行为;不得频繁致电干扰债务人正常生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面对“贷款逾期+定位威胁”类短信,我想告诉你:
真正的法律,从不用恐惧推动执行;而真正的维权,也从来不需要沉默忍受。
你不必为一时困难羞愧,也不必被几句吓唬压垮脊梁,只要搞清事实、守住底线、善用规则,哪怕暂时陷入财务困境,也能体面走出。
下次再收到“要定位你”的短信,请微微一笑,截图、举报、该干嘛干嘛。
因为你知道——
他们拿不到你的位置,但你能握住自己的尊严。
本文由【张律说法】原创撰写,转载请联系授权,每一条困惑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我是你身边那个总说实话的律师朋友。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说要定位?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启动设备定位、上门催收……” 或者更吓人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