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法院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诉至法院,案号XXX,请尽快处理……”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漏了一拍?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念头:我是不是记错...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因您存在逾期行为,我司已启动风险控制机制,请及时处理……”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明明记得自己按时还款了,怎么就“被逾期”了?更吓人的是,“风控”两个字听起来就像银行已经把你拉黑,征信要炸了。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处理过上千起信贷纠纷的律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收到“风控”短信≠真的逾期,也不等于信用崩盘,关键是你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冷静应对、精准判断、果断出手。
很多人看到“风控”俩字就觉得大事不妙,风险控制”只是金融机构内部的一个管理动作,它可能是系统误判、数据延迟,甚至是第三方支付渠道没同步到账导致的“假逾期”。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你在还款日当天下午5点通过支付宝转账还贷,平台显示“支付成功”,但银行系统因为对账延迟,直到第二天才确认到账,这时候系统自动判定你“逾期一天”,触发风控机制,短信就发来了。
所以第一反应不是道歉、不是马上打电话求情,而是——查!
记住一句话:没有证据的“逾期”,只是系统的一次打嗝。
如果你确实有漏还、少还或者延迟还款的情况,也别自乱阵脚,我们按严重程度来拆解:
逾期1-3天(俗称“容时期”)
很多正规平台有1-3天的宽限期,只要在这个时间内补上,通常不会上报征信,立即补缴,并联系客服说明情况,请求撤销风控标记。
逾期超过30天
这时候大概率已经影响征信了,你要做的是:
被冒名贷款或身份被盗用?
如果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那可能涉及身份信息泄露甚至诈骗,立刻报警,拿到报案回执后提交给金融机构,要求停止追债并清除不良记录。
现在有些非持牌网贷平台,打着“风控提醒”的幌子干着催收的活儿,比如发条模棱两可的短信:“您的账户存在异常,可能影响子女上学、考公……”这种就是典型的心理施压式骚扰,既不合法,也不合规。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任何形式的恐吓、威胁、泄露隐私的催收行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你有权要求对方停止骚扰,并向银保监会或地方金融监管局投诉。
我的当事人小李,去年9月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短信:“因逾期已启动风控措施,将影响征信”,他吓得睡不着觉,结果一查发现,自己明明在还款日当晚11点就用微信还了款,银行流水也有记录。
我帮他调取了平台后台数据,发现系统因技术故障未及时更新还款状态,导致自动触发风控,我们向该公司正式发函,要求更正信息并书面道歉,三天后,对方不仅撤销了风控,还补偿了500元精神损失费(协商结果),关键是——他的征信记录从未受影响。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一条短信就自我定罪,事实和证据,才是唯一裁判标准。
这些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法律武器”。
收到“风控”短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慌中做出错误决定——比如盲目答应高额罚息、签署不利协议,甚至被诱导借新还旧陷入债务泥潭。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
✅ 冷静查证,不轻信短信内容;
✅ 分类应对,区分真假逾期;
✅ 保留证据,随时准备反击;
✅ 善用法律,守住自己的权利底线。
你是消费者,不是待宰的羔羊,每一次“被通知”,都是一次权利意识的觉醒机会,别让一条冰冷的短信,定义你的信用人生。
收到风控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说的话: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它永远站在清醒者这一边。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因您存在逾期行为,我司已启动风险控制机制,请及时处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