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拓邦发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再行动
“律师,我突然收到‘雅拓邦’发来的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还带上了身份证号、还款金额,看着挺吓人,我到底有没有欠钱?这是不是诈骗?” 说实话,这类情况现在太常见了,随着消费金融的普及,像“雅拓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诉至法院,案号XXX,请尽快处理……”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漏了一拍?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念头:我是不是记错了还款日?这笔钱我真的还不上吗?法院会不会直接抓我去坐牢?房子车子会不会被拍卖?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十多年、经手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律师,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收到法院短信,不代表你已经“完了”,但确实意味着事情进入了法律程序的关键阶段,现在最该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冷静应对。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三件最重要的事,听懂了,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有些不法分子专门模仿法院口吻发短信,说什么“最后通牒”“立即执行”“账户冻结”,目的就是吓唬你,让你慌乱中转账或点击钓鱼链接。
怎么辨别真伪?记住三点:
一句话总结:宁可多花十分钟查证,也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
很多人以为“法院发短信=马上要被执行”,其实不然,这类短信通常属于立案告知或传票送达提醒,意思是:
“有人告你了,案子已经立了,你要出庭答辩。”
它不等于判决,更不等于强制执行,你还有机会解释、协商、甚至反诉。
举个常见场景:你某笔网贷逾期了几个月,平台催收无果后委托律所起诉,法院受理后依法向你送达应诉材料,短信只是辅助提醒方式之一。
这时候,最关键的不是逃避,而是准备回应。
你可以做这几件事:
缺席庭审=自动放弃辩护权利,法院大概率会按原告主张判,那就真的被动了。
现实很骨感——有些人不是不想还,是真的还不起,失业、重病、家庭变故……这些都可能让人陷入债务泥潭。
但法律也讲人情,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法典》都强调“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法院在审理时也会考虑被告的实际履行能力。
如果你目前经济困难,不妨考虑以下路径:
✅申请调解:很多案件在开庭前会组织调解,达成协议后可分期还款,避免进入强制执行。
✅主张利息过高:如果年化利率超过LPR四倍(目前约14.8%),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可请求法院调整。
✅提出执行异议:万一进入执行阶段,唯一住房、基本生活费等也在豁免范围内,不是随便就能拍卖的。
最忌讳的是“装死”——不接电话、不看短信、不出庭,结果只会雪球越滚越大:罚息叠加、征信崩盘、被列入失信名单,连坐高铁、飞机都受限。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当事人老张,50岁,在工地打工,因疫情停工半年,信用卡和网贷累计逾期近15万,某天收到法院短信,吓得整夜睡不着,以为房子要被收走。
我们介入后发现:其中一笔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合同约定利率高达24%,且存在“砍头息”问题(放款时直接扣掉首期费用),我们迅速提交答辩状,并申请调取实际到账金额记录。
最终法院认定:该笔贷款实际年利率超过法定上限,仅支持按LPR四倍计算利息,其余部分不予保护,同时考虑到老张确有还款意愿,协调达成三年分期还款协议,保住了房子和工作。
你看,哪怕走到法庭,也有翻盘的机会,前提是你愿意面对,而不是逃避。
朋友,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惧中选择了沉默和逃避。
法院短信不是“死刑判决书”,而是法律给你的最后一次对话机会,它提醒你:问题已经升级,但解决之门仍未关闭。
作为律师,我想对你说:
👉 面对债务,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 面对诉讼,参与是最有力的防御;
👉 面对困境,求助不是软弱,而是智慧。
人生总有低谷,但只要你不放弃沟通、不放弃努力,法律就会为你留下一条出路。
别让一时的难,变成一辈子的坎,就去查那条短信的真伪,然后迈出第一步。
你值得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收到法院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诉至法院,案号XXX...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