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微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合法应对催收围攻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半夜手机突然亮起,一条微信弹出:“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紧接着又是几条短信,“账户已被上报征信,影响子女上学就业!”吓得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更离谱的...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某天晚上正陪孩子写作业,手机突然“叮咚叮咚”响个不停,低头一看,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再不还钱,我们将上门核实情况!”“您已被列入金融黑名单,子女升学、就业将受影响!”……
一条接一条,语气越来越重,内容越来越吓人,更离谱的是,有些短信连你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都写得一清二楚,那一刻,你是不是感觉天都塌了?喘不过气来?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当你贷款逾期,遭遇短信狂轰滥炸时,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合法催收,哪些已经涉嫌违法?你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很多人心情一乱,看到“银行”“金融公司”“法务部”这类字眼就慌了,以为真是官方渠道,但现实是——大量催收短信根本不是银行直接发的,而是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的“代理行为”。
这些公司为了尽快回款,往往会采取高压、恐吓、骚扰等手段。
这些行为,听着像“提醒”,实则早已越界。
我给你划重点,以下几种情形,无论你是否逾期,对方发这样的短信都属于违法行为,你可以直接投诉甚至起诉:
频繁发送骚扰信息,干扰正常生活
比如一天发几十条,凌晨或深夜还在轰炸,严重影响你休息,这已经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骚扰他人正常生活”。
编造虚假信息,进行恐吓威胁
“再不还钱就坐牢”“要到你单位张贴告示”“把你孩子拉黑”……这些话术纯属虚构,我国不存在“欠钱坐牢”的普遍规定(除非涉嫌诈骗或恶意逃废债),更不会牵连子女,这种恐吓,涉嫌侵犯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泄露个人信息,向无关第三人发送催收信息
如果你没授权,催收方却把你的债务信息发给你同事、父母、邻居,这就是典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兆,哪怕他们说是“核实信息”,也必须有限度、合法合规。
第一步:保存证据!千万别删短信!
每一条短信、每一个来电记录、每一通录音,全部保留,建议截图+录屏双备份,注明时间、号码、内容,这是日后维权的关键。
第二步:明确回应,划清底线
你可以通过短信或书面形式回复:“本人确认存在债务,正在积极协商还款方案,请贵方依法催收,停止夜间及频繁骚扰,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信息,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你主张权利的重要凭证。
第三步:该投诉就投诉,别怕!
根据情况,你可以向以下机构投诉:
合法债务应当偿还,但违法催收必须制止。
我的当事人小李,因为疫情失业导致网贷逾期三个月,结果短短一周内,他收到了来自十几个不同号码的短信,内容包括:“明天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你老婆知道你借这么多钱吗?”甚至还有人用AI合成语音打电话给他母亲,说“儿子欠钱不还,要被通缉了”。
小李精神崩溃,整夜失眠,后来他找到我,我们第一时间收集所有短信、通话记录,并向银保监会和工信部提交了正式投诉,我代表他向涉事催收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并书面道歉。
两周后,催收彻底停止,银保监会对相关金融机构作出警告处理,工信部也封停了多个违规短信端口,小李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违法催收,沉默就是纵容,勇敢站出来,法律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的话: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惧中失去判断力。
很多人因为一时经济困难背上债务,已经够难了,如果还要每天承受精神压迫、家庭困扰、社会歧视,那真的是雪上加霜。
你要明白:欠债确实要还,但还款的方式和过程,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催收可以提醒你,但不能折磨你;可以沟通协商,但不能越界侵犯。
当你再次收到那些让你心惊肉跳的短信时,请深呼吸,告诉自己:
我不是逃债的人,我只是暂时困难的人,我可以协商,但我绝不任人宰割。
拿起手机,保存证据,该投诉就投诉,该起诉就起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有具体案件,建议面询专业律师,量身制定维权方案。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招反制催收围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某天晚上正陪孩子写作业,手机突然“叮咚叮咚”响个不停,低头一看,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短...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