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银行贷款逾期短信别慌!3招自救+1个关键动作,避免征信爆雷
你有没有在深夜突然被一条短信惊醒过?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2期,当前欠款金额为¥18,765.32,若未及时还款,将影响您的个人征信记录,并可能面临法律诉讼风险……” 看到这...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半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下子心就提到嗓子眼了——这年头谁没点贷款压力?但一逾期,是不是马上上黑名单?会不会被起诉?房子车子保不住?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身份,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后,你真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先说结论:一条短信不等于判决书,更不是“死刑通知”,冷静应对,完全有机会把局面扳回来。
现在诈骗短信太猖狂了,你以为是银行发的,其实是骗子伪造的链接,点进去输入卡号密码,分分钟被盗刷。
正确做法是:
我有个客户老张,收到短信后吓得立刻扫码还款,结果转了两万才发现被骗,后来查证,他的贷款其实在宽限期内,根本没逾期,所以记住:情绪越紧张,越容易犯错。
如果你确认确实逾期了(比如忘记还、手头紧、工资延迟),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装死”——不接电话、不回短信、躲着不见人。
金融机构不怕你晚还,怕的是你失联,一旦你失联超过30天,系统自动升级为“高风险客户”,后续可能面临:
聪明的做法是: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申请“展期”或“分期补救”。
比如你说:“李经理您好,我是xx贷款的客户,编号XXXX,最近家里人生病,资金周转困难,导致本月还款延误,我不是恶意拖欠,想申请延期15天,或者分三期补上,能不能帮忙协调一下?”
你看,态度诚恳、理由真实、有解决方案——90%的情况下,对方都会给你一次机会。
很多人不知道:不是一逾期就上征信!
根据央行规定,大多数正规金融机构在将逾期记录报送征信系统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通常会给3到5天的缓冲期,也就是说,从逾期到上征信,是有时间差的。
收到短信后的72小时内,是你挽回征信的“黄金窗口”。
赶紧做三件事:
有些平台对首次轻微逾期(比如只晚了3天)会给予“征信豁免”,前提是你态度积极、及时处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陈,28岁,程序员,疫情期间公司裁员,收入中断,他有一笔12万元的消费贷,某天突然收到短信:“已逾期7天,即将上报征信。”
他第一反应是崩溃,觉得这辈子完了,但他没乱来,而是按照我建议的步骤:
结果呢?平台同意延期,且未上报征信,三个月后小陈找到新工作,顺利结清贷款,征信毫发无损。
你看,问题不在“逾期”,而在“你怎么处理逾期”。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意味着,只要你还清了,5年后这条记录自动消失。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如果你因疫情、重大疾病等客观原因逾期,可主张减免责任。
《互联网金融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规范》:
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在报送逾期信息前,应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有效提醒和告知。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在这个信贷社会,谁还没个难处?贷款逾期不是道德污点,也不是人生终点,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行动。
记住这三点: ✅ 收到短信先核实,别当“惊弓之鸟”;
✅ 主动沟通是捷径,别当“沉默鸵鸟”;
✅ 黄金72小时抢征信,别当“事后诸葛亮”。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要合法合规、坦诚沟通,绝大多数问题都有解。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它只是给每个人一次修正错误的机会。
下一次,我们聊聊:“为什么你的信用卡突然被降额?3个隐藏规则没人告诉你。”
关注我,让法律成为你生活的铠甲,而不是恐惧的源头。
—— 一名陪你过难关的律师朋友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3步自救法+1个关键动作,避免征信爆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半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