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再应对!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在苏宁金融上借了点钱,本来想着周转一下,结果一不留神就逾期了,更让人头疼的是,从那天起手机就跟“中了病毒”一样——凌晨三点收催收短信,早上七点又是“最后通牒”,中午饭还没吃完,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两天还在犹豫这个月工资发下来要不要先还一部分贷款,结果手机“叮”一声,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X天,我司将依法启动催收程序,请尽快处理……”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不是因为还不起,而是因为那条短信背后透出的压迫感,像一张无形的网慢慢收紧,更可怕的是,接下来几天,类似短信接二连三,“法务介入”“征信上报”“移交第三方处理”……字眼一个比一个吓人,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已经被“立案”了?会不会马上被起诉?房子车子保不住了?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一捋:贷款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到底是不是真的“走流程”?这些流程又意味着什么?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首先划重点:绝大多数情况下,短信里的“走流程”,并不是立刻上法庭,而是一套标准化的内部催收机制。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银行或网贷平台的“催收流水线”,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自动提醒期(逾期1-30天)
系统自动发送短信、APP推送,语气还算克制:“亲,记得还款哦~”这时候属于友情提示,一般不会影响征信。
人工催收介入(逾期30-90天)
客服电话频繁打来,短信也开始升级措辞:“已上报征信系统”“将影响您今后房贷车贷”,这时你的逾期记录大概率已被上传至央行征信。
法务/外包催收阶段(逾期90天以上)
这就是你最怕的阶段,短信开始出现“法务部”“法律手段”“移交司法机关”等字眼,但请注意:90%的这类短信,并不等于已经起诉你。
很多平台会把债权打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由他们继续发短信、打电话施压,这种“走流程”更多是心理战,目的是逼你还钱,而不是真要走诉讼。
真正需要警惕的“流程”,是以下几种情况:
✅ 收到法院传票或诉前调解通知(通过邮政EMS寄送)
✅ 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可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
✅ 收到带有案号的《民事起诉状》副本
✅ 银行正式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
这些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流程启动”,而那些天天发短信说“即将起诉”的,八成还在吓唬你。
别等到被起诉才后悔,一旦逾期,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确认债务真实性和金额
查清楚本金、利息、罚息是否合规,有些网贷平台年化利率超过LPR四倍(目前约14.8%),超出部分可主张无效。
第二步:主动沟通,争取协商
联系平台客服,说明困难,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所有协商必须保留录音和书面记录!
第三步:做好证据留存
把每一笔还款、每一次通话、每一条短信都保存好,万一将来被起诉,这些都能成为你“积极履约”的有力证据。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87天,每天收到五六条短信:“已移交公安机关”“涉嫌信用卡诈骗”,他吓得睡不着觉,甚至想跑路。
我们介入后第一时间调取了他的征信报告,发现银行并未报案,也未起诉,所谓的“移交公安”纯属虚假恐吓。
我们代表他向银保监会投诉该银行违规催收,同时协助与银行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小李不仅避免了诉讼,还成功减免了近万元罚息。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催收,恐惧解决不了问题,理性应对才能破局。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持卡人无法偿还时,发卡行应根据持卡人实际情况提供分期还款或延期服务,不得采取暴力、胁迫、恐吓等不当催收方式。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明确禁止使用“起诉”“坐牢”“曝光”等误导性话术进行催收。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借新还旧陷入更深的债务泥潭。
你要明白:催收短信≠法律判决,情绪施压≠合法权利。
真正的法律流程是严肃的、有迹可循的、必须依法进行的,而你现在要做的,不是被一条短信吓哭,而是冷静下来,搞清自己的债务状况,主动沟通,保留证据,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你不是“老赖”,你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只要愿意面对,每一步都有出路。
生活偶尔会下雨,但别忘了,你手里一直握着伞。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懂走流程背后的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两天还在犹豫这个月工资发下来要不要先还一部分贷款,结果手机“叮”一声,一条冷冰冰的短...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