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清晨——刚睁眼,手机就“叮叮叮”连响好几声,点开一看,全是民生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账户存在异常,请尽快处理”……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在苏宁金融上借了点钱,本来想着周转一下,结果一不留神就逾期了,更让人头疼的是,从那天起手机就跟“中了病毒”一样——凌晨三点收催收短信,早上七点又是“最后通牒”,中午饭还没吃完,又来一条“已移交法务部门”,一天十几条,字字扎心,搞得人精神紧绷,连觉都睡不好。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真要被告了?会不会坐牢?能不能不还?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角度,给你捋清楚这件事背后的法律逻辑和应对策略,不绕弯子,只讲干货。
首先得明确一点:你从苏宁贷款,签的是《个人消费借款合同》或类似协议,这属于民事借贷关系,简单说,你跟平台之间是“借钱还钱”的约定,不是刑事犯罪,哪怕你现在一分钱没还,也不会直接进派出所。
但!一旦逾期,你就构成了合同违约,根据合同约定,对方有权催收、上报征信、收取罚息,甚至走法律程序追偿,这是合法权利,不能赖账。
可问题来了——短信轰炸算不算违法?
答案是:过度、频繁、带有威胁性内容的短信催收,可能涉嫌违法!
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合法催收”的边界,侵犯了你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别急着删短信、拉黑号码,也别冲动回一句“有本事告我去啊”,理性处理,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第一步:保存证据
把所有短信、电话记录、APP弹窗、微信催收截图全部存下来,时间、内容、发送号码都要清晰,这是将来投诉或起诉的关键证据。
第二步:区分催收主体
注意看是谁在发短信:
如果是平台自己催,尚属正常范畴;但如果来自不明机构,且言辞恶劣,极可能是外包催收在“加戏”,这种最容易踩法律红线。
第三步:主动沟通+书面协商
与其被动挨炸,不如主动出击,你可以拨打苏宁金融官方客服,说明当前经济困难,申请延期还款、分期展期或减免部分罚息,一定要留下通话录音或工单编号。
如果对方同意,务必要求出具书面协议或电子确认函,避免“嘴上答应,事后不认”。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失业导致苏宁贷款逾期45天,起初只是正常提醒,后来短短一周收到137条催收短信,其中38条是晚上10点后发送,还有多条包含“已通知你单位人事部”“再不还钱就把你爸妈名字发网上”等内容。
我们调取了全部通信记录,向银保监会和互联网金融协会提交了投诉材料,并同步向法院提起人格权侵害诉讼,苏宁方面承认第三方催收存在越界行为,删除不良记录、赔偿精神损失费8000元,并书面道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合法催收有边界,越界就得付出代价。
《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明确规定:每日催收短信不得超过2条,禁止在22:00至次日8:00期间联系借款人;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刑法》第253条之一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兄弟姐妹们,欠钱确实该还,这是做人的底线,但平台也好、催收也罢,都不能用“暴力手段”逼你还钱。你可以暂时还不起,但不能被吓到乱了阵脚。
我的建议很明确:
法律从不保护赖账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滥用权力的催收,你有难处,可以协商;他们越界,就得买单。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删短信,而在理清责任、守住底线、依法维权。
风浪总会过去,但挺过去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站在哪一边——既不是负债的阴影里,也不是恐惧的漩涡中,而是法律赋予你的那份清醒与底气之中。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拨打12368司法服务热线。
苏宁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再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在苏宁金融上借了点钱,本来想着周转一下,结果一不留神就逾期了,更让人头疼的是,从那天起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