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担保人突然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借的钱还没到“爆雷”那一步,结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担保人,借款人XXX已连续逾期XX天,请您尽快督促其还款,否则将依法追偿……” 那一刻,心猛地一...
最近有好几个朋友私信我,语气特别急:“律师啊,我信用卡/网贷还不上,本来自己扛着呢,结果前两天我妈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您亲属某某某贷款严重逾期,请尽快还款’的短信!家里炸锅了,我现在又羞又怕,都不知道怎么面对爸妈……这合法吗?他们怎么能发到家里人手机上?我能告他们吗?”
说实话,看到这种消息,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这不是简单的“欠钱不还”问题,而是牵扯到个人尊严、家庭关系,甚至心理健康的敏感话题,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帮你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你到底有没有做错?对方发短信给家人合不合法?接下来该怎么办?
咱们先说重点:贷款逾期本身是民事债务问题,但催收行为如果越界,就可能涉嫌违法甚至侵权。
很多人以为,“欠钱的是孙子”,所以催收怎么狠都正常,但法律不是这么玩的,你确实该还钱,可你的家人没签字、没担保,人家凭什么被骚扰?更关键的是,很多平台在你签借款合同时,并没有明确授权他们可以联系你的紧急联系人或家属,尤其是以“通报逾期”这种带有羞辱性质的方式。
举个真实情况:小李借了一笔网贷,填了母亲的电话作为“紧急联系人”,后来他失业断供,平台一开始打他电话,后来开始给他妈发短信:“您儿子长期拖欠贷款,已列入失信名单,请督促其还款。”老人血压瞬间飙升,直接住进医院,小李崩溃了,来找我咨询。
我说:第一,你确实有还款义务;第二,但平台这种做法,已经超出合理催收范畴,涉嫌侵犯你和家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甚至可能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威胁、恐吓他人”。
以案说法:
2023年杭州有个判例特别典型,张先生因疫情失业导致房贷逾期三个月,银行外包的催收公司不仅频繁拨打其本人电话,还多次向其妻子和岳母发送带有“恶意逃债”“信用破产”等字眼的短信,张先生妻子精神压力过大,出现焦虑症状,最终张先生将催收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审理后认定:催收方未取得配偶及其他亲属的同意,擅自将其纳入催收对象,并使用贬损性语言,构成对公民隐私权与人格尊严的侵害,判决赔偿精神抚慰金8000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催收可以存在,但必须守规矩,一旦越过红线,就要付出代价。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你家人的手机号、家庭关系属于私人信息,未经允许用于催收,就是侵权。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行业规范)明确要求:
“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欠款信息”“不得使用侮辱、恐吓、误导性语言进行催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催收法》,但上述法律足以形成保护网。
律师总结:
兄弟姐妹们,听我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羞辱、被孤立、被逼到角落不敢见人,你要记住,你不是坏人,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而那些打着“合规催收”旗号,却肆意践踏你和家人尊严的行为,绝不能默许!
我的建议是三步走:
✅ 第一,立即停止恐慌式逃避,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实际情况,申请延期、分期或协商减免方案,大多数正规机构都有“困难客户帮扶通道”。
✅ 第二,保留所有证据!包括发给你家人的短信截图、通话记录、催收人员言语威胁的录音,这些在未来维权时至关重要。
✅ 第三,明确告知对方边界:“我可以还钱,但请停止联系我的家人,如继续骚扰,我将依法维权。” 如果对方无视,直接向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债务是一时的,尊严是一辈子的,还钱要讲诚信,维权更要讲底气。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贷款逾期了,家人突然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好几个朋友私信我,语气特别急:“律师啊,我信用卡/网贷还不上,本来自己扛着呢,结果前两天我妈手机突然收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