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轰炸短信?教你三招合法反击,守住尊严和隐私!
信用卡或网贷逾期了几天,手机突然像“中了病毒”一样,一天收到十几条催收短信?什么“最后通牒”“法务介入”“即将起诉”,甚至还有带名字、金额、身份证号的“精准推送”,更离谱的是,连你爸妈、同事都收到了莫...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糟心事——因为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贷款逾期了几天,结果手机突然开始“轰炸”:一条条带着威胁、羞辱甚至人身攻击的催收短信接踵而至?“再不还钱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你老婆知道你在外面欠这么多吗?”“等着收法院传票吧,赖账狗!”……
看到这些话,是不是又气又怕?有人选择忍气吞声,觉得“谁让我欠钱呢”;也有人情绪上头,直接回怼,结果越闹越大,但你知道吗?即便你真的逾期了,对方也没有权利用侮辱、恐吓的方式催收,我就从法律角度,手把手教你如何在面对这种“暴力催收”时,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避免陷入更大的麻烦。
咱们得认清一个基本事实:欠钱是民事债务关系,不是刑事犯罪,你逾期还款,银行或平台有权依法追偿,但必须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换句话说,他们可以提醒你还款、上报征信、甚至起诉你,但绝不能以侵犯你人格尊严、扰乱你正常生活的方式来施压。
那些满屏的“滚蛋”“废物”“全家倒霉”之类的措辞,早已超出了合理催收的范畴,属于典型的软暴力催收行为,这类信息不仅让你心理受创,严重时还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
记住一句话:你可以为逾期负责,但不必为被羞辱买单。
别急着删短信、拉黑号码,更别冲动回骂,冷静下来,按这三步操作,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
第一步:全面留证,把“证据链”做扎实
收到任何带有威胁、侮辱、泄露隐私内容的短信、电话录音、微信消息,第一时间保存!
这些不是为了“记仇”,而是万一后续需要投诉或起诉,这就是你的“子弹”。
第二步:正式投诉,让监管出手
拿着证据,向以下三个渠道同步投诉:
注意:投诉时别光说“他们骂我”,要明确指出“存在侮辱性语言、威胁人身安全、泄露个人信息”,并附上证据,监管部门一旦查实,轻则警告整改,重则吊销牌照。
第三步: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如果对方持续骚扰,且造成你精神焦虑、失眠、工作受影响,完全可以提起人格权纠纷诉讼,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别以为这是小题大做——法院已经有不少判例支持受害者索赔数千甚至上万元。
去年,杭州一位李女士因网贷逾期两个月,遭遇某外包催收公司长达三周的短信轰炸,对方不仅用“老赖”“人渣”等词汇辱骂,还多次发送“你儿子在学校门口等你接他”这类明显掌握其家庭信息的威胁内容,李女士一度出现严重焦虑,就医诊断为轻度抑郁。
她将催收公司及贷款平台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催收方的行为已超出合理催收范围,构成对原告人格尊严的侵害,且存在非法获取并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的嫌疑,最终判决催收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
这个案子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法律不会纵容任何形式的“以恶制恶”。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行为明确禁止:
也就是说,你以为的“催收常态”,很多其实早就违法了。
作为从业多年的执业律师,我想说的是: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压力下放弃法律赋予你的权利。
很多人觉得“我欠钱理亏”,于是默认接受一切羞辱,但法律从不鼓励“以暴制暴”,也不允许强者滥用权力。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
✅ 你有义务偿还合法债务,但没有义务承受人格侮辱。
✅ 留存证据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别让情绪冲淡了理智。
✅ 合法维权不是“较真”,而是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在跌倒后,依然懂得用法律站起来。
你值得被尊重,哪怕你正走在还债的路上。
贷款逾期被短信辱骂?别慌!三招教你合法反击,守住尊严和底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糟心事——因为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贷款逾期了几天,结果手机突然开始“轰炸”:一条条带着威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