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轻伤了,责任到底怎么算?后续又该怎么办?
遇上“轻伤”别慌乱,先搞清楚状况 哎哟,碰上把人打成轻伤这种事儿,谁心里不咯噔一下啊?第一反应可能是“完了,我是不是要坐牢了?”或者“他先动手的,我凭什么负责?” 别着急,法律看事儿,讲究的是一个“...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律师朋友,今天咱们不聊那些高大上的法律理论,就说说咱们老百姓可能遇到的糟心事,拳头底下出政权?那是电影里的桥段,现实中,拳头底下可能出的是“官司”和“牢狱之灾”,特别是当伤害结果达到“轻伤”这个级别时。
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轻伤”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和法医鉴定标准的。骨折了、耳膜穿孔了、伤口达到一定长度了等等,这些都可能被鉴定为轻伤,别以为只是擦破点皮、流点血那么简单,一旦法医鉴定结果出来是“轻伤”,那性质就变了,这已经涉嫌刑事犯罪了,可不是赔钱就能轻易了事的。
一旦构成“轻伤”,打人者会面临什么样的刑罚呢?
核心问题:打成轻伤怎么判?
咱们国家《刑法》里有个罪名,叫“故意伤害罪”,如果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了轻伤的后果,那么就符合了《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听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不是有点慌?别着急,判刑不是简单地“一刀切”,法官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如果是一时冲动造成对方轻伤,事后积极赔偿、诚恳道歉、取得谅解,而且没有什么前科,那么判“拘役”或者“管制”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可能“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监外执行”,不用去监狱服刑,但要遵守规定,在社区接受矫正),如果情节比较恶劣,比如纠集多人打架、持械伤人、打完人还跑了,那判实刑(就是要去坐牢)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后续该怎么处理?
万一真的发生了这种事,第一时间该怎么办?
一时的冲动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和很大的代价来弥补,赔钱是小事,一旦背上“故意伤害罪”的刑事案底,那影响可就大了,比如考公务员、当兵、找好工作,甚至孩子政审都可能受影响。
以案说法
咱们来看个小例子,更直观:
案例:小明和小李因为一点口角在酒吧门口吵了起来,越吵越凶,小明一时激动,一拳打在了小李的脸上,导致小李鼻骨骨折,事后,小李报警,经法医鉴定,小李的伤情构成“轻伤二级”。
情况一(积极处理):小明酒醒后非常后悔,在家人陪同下主动到派出所自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行为,小明的家人积极联系小李及其家属,诚恳道歉,并赔偿了小李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共计5万元,小李对小明的行为表示谅解,并出具了《刑事谅解书》。
情况二(消极处理):小明打完人后扬长而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小李报警后,公安机关将小明抓获归案,在审讯中,小明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打人事实,小李住院花了不少钱,小明及其家属也拒不赔偿。
你看,同样是造成轻伤,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天差地别。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更有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规定了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律师总结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这么多。
退一步海阔天空,打赢了坐牢,打输了住院,这话真不是开玩笑的,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远离纠纷,如果真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专业律师,咱们下期再见!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律师朋友,今天咱们不聊那些高大上的法律理论,就说说咱们老百姓可能遇到的糟心事,拳头底下出政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