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沭阳法务登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启动司法程序,影响征信!”——瞬间心跳加速,冷汗直冒,可你明明没贷过款,也没签过...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笔贷款逾期了,还附了个链接让我点进去还款,可我根本没贷过款啊,这是不是诈骗?”——说实话,这种问题现在太常见了,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掉进坑里。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你收到的那条“贷款逾期”短信,到底是银行提醒,还是骗子设的局?更重要的是,万一真有逾期,我们该怎么办?又该怎么保护自己的信用和钱包?
先说结论:别急着点链接,也别慌着打钱,冷静三分钟,搞清楚真相再行动。
短信来源靠不靠谱?
正规金融机构发来的逾期提醒,通常会使用官方短信号码(比如95开头或106开头的认证号码),内容规范,不会用“紧急处理”“立即还款否则起诉”这类恐吓性语言,如果你收到的是私人号码,或者莫名其妙的+852、+66之类的境外号,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有没有具体信息?
真正的逾期通知,一定会包含你的姓名、贷款机构名称、逾期金额、还款账户等关键信息,如果短信里只写“您有一笔贷款逾期”,连哪家平台都不说,那大概率是广撒网式诈骗。
链接能不能点?
绝对不能!很多假短信里都会附一个“还款入口”链接,点进去就是仿冒的登录页面,一旦你输入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个人信息立马被套走。正规机构从不通过短信链接让你还款!
查征信确认最稳妥
如果你真的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贷款逾期,最靠谱的办法是查一次个人征信报告,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云闪付App或各大银行手机App免费查询,只要征信上没记录,那就说明你没逾期,短信十有八九是假的。
假设你查了征信,发现确实有一笔贷款没还上,别慌,还有补救空间。
立刻联系贷款机构
打官方客服电话(别信短信里的号码),说明情况,如果是忘记还款,尽快还清本金+罚息,争取让对方出具《结清证明》。
争取不上传“不良记录”
很多银行对首次逾期、且逾期时间在30天内的客户,允许申请“征信异议”或“逾期删除”,只要你态度诚恳,主动沟通,有很大机会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避免“以贷养贷”恶性循环
别一听逾期就慌,跑去借网贷还旧账,这样只会雪球越滚越大,实在周转不开,可以跟家人朋友坦白求助,或者协商分期还款。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微粒贷逾期”短信,说她欠款2.8万,不还款将上报征信并移交法务,短信里还附了个链接,她一时心慌,点了进去,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结果卡里3万多元瞬间被转走。
后来报警才发现,所谓“微粒贷”短信是伪造的,链接指向的是高仿页面,警方追查发现,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征信焦虑”人群的诈骗团伙,全国已有上百人中招。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情绪一上来,判断力就会下降,越是紧急,越要冷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询其征信信息,如果你发现有人冒用你身份贷款,可依法要求征信机构更正,并追究相关方责任。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当真,也别无视,关键是要冷静核实、拒绝点击、主动查证。
记住三句话:
信用是你一生的“经济身份证”,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只要应对得当,哪怕真有逾期,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最怕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下次再收到类似短信,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一句:
“这事儿,是真的吗?”
答案,往往就在你冷静下来的那一刻浮现。
—— END ——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笔贷款逾期了,还附了个链接让我点进去还款,可我根本没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