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孩子打架,轻伤到底是个啥标准?会有啥后果?
当爹妈的最怕啥?怕孩子磕了碰了,更怕孩子在外面跟人起冲突,万一伤到了别人,或者自己受了伤,那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特别是16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有时候一点小事可能就“火星撞地球”,一旦听说孩子...
咱们平时说“哎呀,小伤小伤,不碍事”,这个“小伤”和法律上的“轻伤”可不是一回事儿,法律上的“轻伤”,它是有严格的医学鉴定标准的,不是咱们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对方说了算,更不是警察叔叔拍脑袋定的。
“轻伤”是指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听着有点绕,对吧?我给您解释解释。
就是说,它得比那种擦破点皮、流点血、过两天就好的“轻微伤”要重,但又没到断胳膊断腿、瞎眼聋耳那么严重的“重伤”程度,它是一个中间状态,但这个中间状态,在法律上的意义可就大了去了。
那具体哪些伤能算“轻伤”呢?这个您可记好了,是有专门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规定的。
您看,这些都不是咱们平时说的“碰一下”、“青一块紫一块”那么简单,这个鉴定不是随便找个医生就能做的,必须是由公安机关委托的、具有法医鉴定资质的机构和人员,根据病历、片子,甚至可能还要对伤者本人进行检查后,才能作出的,专业性非常强。
咱们来个简单的例子,您就更明白了。
案例:小李和小王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小区门口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最后动了手,小李一拳打在小王的鼻子上,当时小王就流了鼻血,说鼻子疼,小李觉得就是流点血,没啥大事,道个歉赔点医药费就完了,结果小王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鼻骨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后来,公安机关介入,委托法医进行鉴定,法医根据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检查结果,参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认定小王的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二级。
这下性质就变了,本来可能只是个治安案件,赔点钱、接受个治安处罚(比如罚款、拘留几天)就了结了,但一旦鉴定为轻伤,小李的行为就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了,这可是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检察院可能会提起公诉,法院最后可能会判决小李承担刑事责任,比如管制、拘役,甚至有期徒刑(具体怎么判还要看情节、认罪态度、赔偿谅解情况等等)。
您看,就因为一拳,本来的“小事”变成了“大事”,小李不仅要赔偿小王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等,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这就是“轻伤”的法律后果,可轻忽不得。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更有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
这里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程度,就够得上这个罪的立案标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这个就是针对轻微伤或者不构成轻伤的情况,进行的治安管理处罚。
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构成轻伤,轻微伤,一般是民事赔偿+治安处罚;轻伤及以上,就可能触及刑法,面临刑事处罚了。
好了,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核心意思就一个:打架成本高,动手需谨慎!千万别觉得“小打小闹”没啥事,一旦造成对方“轻伤”,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法律是底线,拳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远离冲突,用理性和智慧化解矛盾。 能帮到大家!咱们下次再聊!
打架了,轻伤到底是个啥标准?会有啥后果?,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咱们平时说“哎呀,小伤小伤,不碍事”,这个“小伤”和法律上的“轻伤”可不是一回事儿,法律上的“轻伤”,它是有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