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交养老不交医保,真的划算吗?
老王去年辞了职,今年自己琢磨着交社保,他寻思着:“养老保险必须交,医保太贵了,每个月省下几百块不好吗?真要生病,自己掏钱也行吧。”你是不是也曾经这样想过?或者身边有人正打着这样的“小算盘”?
这种“交社保不交医疗”的做法,看似精明,实则藏了不少风险,我们今天就好好聊一聊,“只交社会保险不交医疗保险,到底好不好?”
首先要明确的是,社保是一个系统,而养老和医疗是其中最关键的两大支柱,我国的社保体系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这五大险种,很多人为了节省支出,会选择只缴纳养老保险,而放弃医疗保险,尤其是自由职业者、个体户或收入不稳定的人群,更容易做出这样的选择。
表面上看,每个月省下的医保费用(根据地区不同,大概在300-600元之间)确实是一笔可观的现金,但问题是,健康风险是无法预测的,你可以决定不生病,但疾病却不会跟你商量。
举个例子:张先生,45岁,自由职业,认为身体还不错,选择只交养老不交医保,结果去年突发急性阑尾炎,手术加住院一共花了3万5,如果他连续缴纳医保,报销比例可达70%以上,自付部分可能不超过1万,但就因为他没医保,全部自费,之前“省下来”的医保费,一瞬间全搭进去还不够。
医保并不是一笔消费,而是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工具,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日常小病报销,而在于防范大病带来的经济冲击,职工医保通常还有个人账户,可用于门诊和购药,其实也具备一定的日常保障功能。
而从法律层面看,虽然目前没有法律强制个人参保者必须“全缴五险”,但医保中断还会影响连续缴费年限,在很多城市,医保连续缴费时间直接关系到报销额度和大病保险的待遇,一旦中断,重新缴纳可能有等待期,甚至某些城市要重新计算连续年限。
如果你正在考虑是否要交医疗保险,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 你是否能承受突发的大额医疗费用?
- 你是否愿意用每个月的几百块,去对冲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医疗风险?
- 你是否了解你所在地区医保中断后的政策?
尤其对于40岁以上、有家庭负担的人群来说,医疗保险已经不能简单看作“可选项”,而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必选项”,年轻时身体好、风险低,可能感受不深,但随着年龄增长,健康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医保的兜底功能会愈发重要。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二十七条: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虽然法律并未直接禁止个人参保者只缴纳养老不缴纳医疗,但从立法精神来看,国家鼓励公民参加全面社会保险,以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看似省了小钱,实则冒了大风险”——这句话总结“交社保不交医疗”再合适不过,社保是一个组合型保障体系,各项保险之间彼此呼应、功能互补,医疗保险作为防范健康风险的核心机制,其重要性不亚于养老保险,我们鼓励大家从长远角度和家庭整体风险出发,尽量保持社保缴纳的连续性、完整性,别因眼前的节省,为未来埋下隐患。
真正聪明的生活规划,不是为了现在省几百,而是未来不差几万块。
只交养老不交医保,真的划算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