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法院会发短信吗?别被假通知吓懵了!
半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因贷款逾期已被起诉,请于3日内联系法院处理,否则将列入失信名单。”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是不是真的要坐牢了?” 先别慌——今天咱...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XX金融】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将于今日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实信息,请保持电话畅通,配合处理,避免影响征信及承担法律责任。
配上一张看似正规的“通知函”截图,红章、编号、姓名、金额一应俱全,连家门口的楼道照片都附上了——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下一秒真有人敲门,邻居围观,面子扫地,甚至被“抓走”?
别急,作为一名执业十年、经手过上千起债务纠纷案件的律师,我今天要告诉你:这种“上门通知”短信,90%以上是催收套路,不是法律程序。
首先明确一点:合法的金融机构或法院,绝不会用“即将上门”作为威胁手段来催收。
真正的司法程序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真的欠款不还,银行或网贷平台要追债,必须先走法律流程:
注意关键词:法院传票、判决书、执行通知书,这些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而你手机里那条“今天上门”的短信?
大概率是第三方催收公司发的,他们没资格执法,更不能进你家门,所谓的“上门”,往往只是打电话吓唬你,让你赶紧还钱。
这就是高明又卑劣的地方——打擦边球。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但现实中,很多贷款平台在你签合同时,就悄悄勾选了“可向关联方共享信息用于催收”这类条款,于是你的住址、工作单位、紧急联系人,全都被打包卖给了催收公司。
他们拿着你的信息,编出一份“模版化”的恐吓短信,配上P图的“通知函”,目的只有一个:制造焦虑,逼你还钱。
更狠的还会骚扰你家人、同事,甚至伪造“公安协查函”,说是你涉嫌诈骗……这些都是典型的软暴力催收,已经涉嫌违法。
✅第一步:冷静,别信“马上上门”这种话术
真正要执行,法院会提前送达文书,不会靠一条短信通知你“今天就来”。
✅第二步:保留证据,截图+录音
把短信、通话记录、骚扰电话全部保存,如果对方辱骂、威胁、泄露隐私,这些都能成为日后维权的铁证。
✅第三步:主动沟通,合理协商还款
如果你确实经济困难,可以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利息,正规平台通常愿意协商,毕竟他们的目标是回款,不是把你逼上绝路。
我的当事人小李,32岁,自由职业者,因疫情失业导致网贷逾期8个月,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我司将于下午3点派员上门核查,请勿回避。”
他吓得立刻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锁好门,结果等到晚上也没人来,后来他鼓起勇气打了短信里的电话,对方一听他语气强硬,反而开始道歉:“我们就是提醒一下,不会真的来的……”
我把这个案例提交给银保监会投诉,最终认定该催收公司存在违规使用客户信息、虚假陈述、骚扰行为,责令整改并赔偿精神损失。
你看,恐惧来源于未知,而真相往往比想象温和得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方式进行催收,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联系人。
这些不是摆设,是你对抗非法催收的法律武器。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那些让你睡不着觉的“上门通知”,99%都是纸老虎。
真正的法律程序,从来不会偷偷摸摸,也不会靠吓唬人推进。
你要做的,不是恐慌逃跑,而是理性面对、依法维权、积极协商。
👉 你有权拒绝非法催收;
👉 你有权要求对方停止骚扰;
👉 你更有权在困境中争取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
欠债要还,但尊严不能丢。
法律站在你这边,只要你愿意站出来,说“不”。
我是张律,一个不说套话、只讲真话的律师。
愿你在风雨中,依然能看清前路,稳住脚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XX金融】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将于今日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