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打架致轻伤,会判刑坐牢吗?
十五岁,花一样的年纪,本应是在校园里汲取知识、和同学嬉笑打闹的时光,但有时候,青春期的冲动和哥们义气,可能会让一些孩子一时头脑发热,参与到打架斗殴中,如果不小心把人打成了轻伤,家长们肯定急得团团转:“...
生活中,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年轻人火气旺,一言不合可能就动起手来,但咱们得明白,打架这事儿,打赢了坐牢,打输了住院,实在不划算,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聊聊如果真不幸卷入了打架事件,造成了对方轻伤,而你又只是个“从犯”,那该怎么处理呢?会不会也跟着“倒霉”?
咱们得搞清楚啥叫“从犯”,说白了,从犯就是在整个打架过程中,你不是挑头闹事的那个(主犯),也不是啥事儿没干光看着的(吃瓜群众),而是在旁边“搭了把手”、“帮了腔”、“壮了胆”,或者以其他方式辅助了主犯实施伤害行为的人,主犯动手打人,你在旁边推了对方一下,或者按住对方不让他跑,这些都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那从犯会有事儿吗?答案是:可能会有事,但通常比主犯轻。
因为打架致他人轻伤,已经达到了《刑法》里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主犯肯定是跑不了的,但从犯呢?根据咱们国家刑法规定,对于从犯,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这几个词儿很关键:“应当”就是必须这么做,“从轻”就是在原来的量刑幅度内往轻了判,“减轻”就是可以低于原来的量刑幅度判,“免除处罚”就是情节实在太轻微了,可能就不用判刑了。
从犯的处理,主要看你在这个事件里到底“掺和”了多少,起到了多大作用,以及事后的态度怎么样。
比如说,你就是在旁边喊了两句“打得好”,没实际动手,那可能情节就比较轻微,但如果你不仅动手了,还打得挺狠,那就算是从犯,处罚也可能不轻。
那作为从犯,一旦摊上这种事儿,第一步该干啥呢?
从犯也是犯,不是说你是从犯就一定没事了,关键还是看情节和你的态度。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说小王和小李吧,小王因为琐事和小张吵了起来,越吵越凶,小王就打电话叫来了自己的哥们儿小李,说自己被人欺负了,小李赶到现场,看到小王和小张正推搡呢,小李一冲动,上去就给了小张一拳,小王也趁机踹了小张几脚,小张被鉴定为轻伤二级。
在这个案子里,小王是挑起事端的,也是积极实施殴打行为的,通常会被认定为主犯,小李呢,是应小王的要求过来帮忙的,也实施了殴打行为,但他不是事件的挑起者,在共同犯罪中起的作用相对较小,所以小李就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后来,小李的家人第一时间带小李去公安机关自首了,并且积极赔偿了小张的医药费、误工费等损失,取得了小张的书面谅解,法院考虑到小李是从犯,又有自首、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这些情节,最后可能就对小李从轻处罚,比如判个缓刑,或者管制,甚至情节特别轻微的话,检察院可能就不起诉了,但如果小李当时跑了,或者拒不赔偿,态度恶劣,那处罚肯定就会重一些。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更有底:
律师总结:
打架致轻伤,从犯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法律会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事后的表现来综合判定。
核心思想就是:
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给大家提个醒,遇事冷静,别让一时的冲动毁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法律是严肃的,但也是讲道理的,积极面对,才是正途。
生活中,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年轻人火气旺,一言不合可能就动起手来,但咱们得明白,打架这事儿,打赢了坐牢,...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