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调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

【XX银行/金融服务中心】
尊敬的客户,系统检测到您名下贷款存在逾期风险,已启动专项调查程序,请于24小时内登录指定链接(xxxxx.com)核实信息,逾期未处理将上报征信并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收到贷款逾期调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

看到这种短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糟了!是不是我哪笔钱忘了还?会不会上黑名单?紧接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赶紧点开链接想“补救”……可这一按,可能就掉进了骗子的圈套。

咱们不讲复杂的法条堆砌,也不搞冷冰冰的术语轰炸,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拆解这类“贷款逾期调查通知”背后的真相——到底是正规提醒,还是精心设计的骗局?遇到这种情况,普通人该怎么应对才最稳妥?


先冷静!90%的“调查短信”都是假的

我要告诉你一个扎心但真实的数据:目前市面上超过九成的“贷款逾期调查”类短信,压根不是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发的。它们来自哪儿?黑灰产、诈骗团伙、仿冒网站运营者。

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1. 伪造官方口吻:模仿银行短信格式,带“尊敬的客户”“系统检测”“征信影响”等关键词,制造权威感。
  2. 伪造链接地址:网址看起来像那么回事,xxbank-verify.com”,实则与真正的官网毫无关系。
  3. 制造紧迫感:强调“24小时内处理”“否则上报征信”,让你来不及思考就行动。

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从不会通过短信附链接的方式,要求你“立即验证”或“补录信息”。

如果你真有贷款,还款提醒会通过官方App推送、电话通知,或者纸质账单,需要你操作的,也一定是登录官方渠道完成,而不是点个陌生链接填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


真假短信怎么分辨?三招教你火眼金睛

别担心,识别这些“李鬼”并不难,我给你三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

看发送号码
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的短信服务号通常是固定短号,比如95588(工行)、95599(农行),如果是普通的手机号、虚拟号段(如+852、00开头),基本可以判定为诈骗。

看链接域名
把短信里的网址复制下来,仔细看后缀,真正的银行官网一定是https://www.银行拼音.com或类似结构,如果出现“.xyz”“.top”“.cc”等杂牌域名,99%是钓鱼网站。

看是否索要敏感信息
正规机构绝不会在短信或网页中要求你输入:

  • 银行卡密码
  • 支付宝/微信支付密码
  • 短信验证码
    一旦你输了验证码,账户资金可能瞬间被转走!

以案说法|张女士差点被骗走5万,只因点了那条“调查短信”

去年夏天,我代理过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当事人张女士,42岁,普通上班族,平时很谨慎,但她某天收到一条“建设银行”发来的短信,说她有一笔消费贷逾期,需立即登录处理,否则影响孩子上学贷款。

她心里一紧——确实几年前办过一笔网贷,虽然早就结清,但怕有遗漏,没多想就点了链接,进入一个长得特别像建行页面的网站,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号和收到的验证码。

结果不到十分钟,卡里5万元被分三笔转走。

报警后我们调取证据发现:

  • 发送号码是境外虚拟号
  • 网站域名注册地在柬埔寨
  • 资金流向多个空壳账户,迅速洗钱

最终警方追回部分损失,但耗时半年,过程极其艰难。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恐惧,是骗子最好的帮凶。很多人不是不懂防骗知识,而是在“征信受损”“影响家人”的心理压迫下,失去了理性判断。


法条链接|法律怎么说?这些行为已触犯刑法!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这意味着:

  • 发送虚假贷款调查短信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共犯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俗称“帮信罪”)。
  • 若你明知是诈骗网站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器托管,同样要担刑责。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赋予你权利:

因他人侵权行为受到威胁的,有权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一旦发现此类短信,除了不理会,还可以向工信部(12321举报中心)、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投诉,切断传播链条。


律师总结|面对“逾期调查”短信,记住这五句话

  1. 别慌!绝大多数都是诈骗,你的征信不会因为一条短信就被拉黑。
  2. 绝不点击陌生链接,尤其是带“verify”“secure”“login”这类词的伪装网址。
  3. 主动查证才是王道,打开对应银行或平台的官方App,查看真实还款状态。
  4. 保护好验证码,它等于你账户的“最后一道门锁”,谁要都别给。
  5. 及时举报,让骗子无处藏身,转发到“国家反诈中心”App,既能自保也能帮人。

最后我想说:
这个时代,信息爆炸,风险也在升级,但我们不必恐慌,只要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防范意识,就能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

真正的信用,不在某个冰冷的系统里,而在你每一次清醒的选择中。

下次再收到那种“紧急调查”短信?
深呼吸,删掉它,然后对自己说一句:
“我懂法,我不怕。”

——这才是最硬核的反诈武器。

(本文由资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分析,旨在普及公众金融安全意识,严禁抄袭转载。)

收到贷款逾期调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轻伤误工费到底怎么算?对方不给又该怎么办?
« 上一篇2分钟前
×
05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调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 【XX银行/金融服务中心】 尊敬的客户,系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