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无忧宝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无忧宝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一看这消息,心立马揪起来,手心冒汗,赶紧翻APP查账,结果发现压根没借过这笔钱,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余本金XX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怎么就逾期了?是不是自己忘了?还是……被别人冒名贷款了?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什么样的短信算真正的逾期提醒?哪些又是披着“正规外衣”的诈骗陷阱?遇到这类信息,到底该怎么应对?
首先得明确一点:正规金融机构发的逾期提醒,不会吓人,但一定专业、具体、可追溯。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某银行APP上借了消费贷,逾期后你会收到类似这样的短信:
【中国XX银行】尊敬的张XX先生/女士(尾号8899),您于2024年3月5日申请的“随心贷”产品,当前应还金额12,860元,已逾期7天,请尽快登录我行手机银行或前往网点处理,以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详询95XXX。
注意关键词:
这种短信,通常是系统自动触发,属于履约提醒的一部分,合法合规。
反观那些让你睡不着觉的短信,往往长这样:
“紧急通知!您在‘闪电借’平台借款5万元已严重逾期,现已被列为失信人员,48小时内不处理将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点击链接立即还款→【xxxxx】”
或者:
“【金融监管局】根据最新数据核查,您名下存在非法网贷行为,涉及金额巨大,为避免刑事责任,请速联系处理专员:13X XXXX XXXX。”
看到这些,直接拉黑!
为什么?因为它们具备典型的诈骗特征: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害怕的催收,八成有问题。
别慌,按下面这四步来,保你心里有底:
第一步:查源头
打开你自己常用的借贷平台APP(支付宝、微信、各大银行、正规网贷),逐一查看是否有这笔贷款,没有记录?那就基本可以排除。
第二步:验身份
如果短信里提到某个平台,立刻去该平台官网或官方APP内查找客服电话,不要回拨短信里的号码,更不要加所谓的“处理专员”。
第三步:查征信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https://ipcrs.pbccrc.org.cn),查一下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真有贷款且逾期,上面一定会显示,这是最权威的判断依据。
第四步:留证据,举报它
把可疑短信截图保存,然后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去年夏天,杭州一位王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极速贷’平台借款8万元,已逾期90天,即将被起诉。”
她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几年前申请过一次网贷,但早就还清了,可短信说得有鼻子有眼,还附了个链接让她“申诉撤销”。
她点进去填了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结果账户立马被转走2.8万元。
后来报警才发现,那个“极速贷”根本是伪造的网页,链接域名是一串乱码,而所谓的“贷款记录”,全是骗子从黑市买来的个人信息拼凑出来的。
警方顺藤摸瓜捣毁了一个跨省诈骗团伙,但他们骗过的钱,很多都没能追回来。
王女士哭着说:“要是早点知道怎么核实,就不会上当。”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而真相,永远藏在冷静和核查之后。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明确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对于冒充金融机构实施诈骗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也就是说,发虚假逾期短信骗人,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犯罪行为!
最后我想说的是:
贷款逾期本身并不可怕,只要你是正常借贷,哪怕暂时困难,也可以协商展期、分期、减免利息,银行和正规平台都有相应的救济机制。
但最可怕的,是那些打着“逾期”旗号的骗局,它们利用人们对征信的重视、对法律后果的担忧,精准打击心理弱点。
请务必记住我的三点忠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力,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定力。
守住底线,理性应对,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财务人生。
我是律师老陈,下次见。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余本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