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调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 【XX银行/金融服务中心】 尊敬的客户,系统检测到您名下贷款存在逾期风险,已启动专项调查程序,请于24小时内登录指定链接(xxxxx....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闪过“我什么时候贷过款?”、“不会是诈骗吧?”、“要是真逾期了会不会被起诉?”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扒一扒这类“贷款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是催收施压?还是新型诈骗?又或者,你真的在不知不觉中“被贷款”了?
咱们一步步来,把这事说透。
现在市面上90%的“逾期短信”,其实都经不起推敲,记住几个关键点:
看号码来源
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助贷平台发送的提醒短信,通常是通过官方短信号码(比如银行是1065、1069开头的服务号),而不是莫名其妙的+886、00852这种境外号码,或是纯数字手机号发来的。
是否含糊其辞
真正的逾期通知会明确写出:贷款机构名称、借款合同编号、逾期天数、应还金额、还款账户等,而很多诈骗短信只写“您有贷款逾期”,连哪个平台都没说,这就是典型的“广撒网”。
看是否有链接或诱导操作
如果短信里附了个链接,写着“点击查询详情”或“立即还款”,十有八九是钓鱼网站!点进去可能直接套走你的银行卡信息。
查征信报告确认
最靠谱的办法,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打一份个人信用报告,上面清清楚楚列着你名下所有的信贷记录,如果根本没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判定是冒名贷款或诈骗。
假设你确实借过某平台的钱,最近因为失业、生病等原因没还上,开始收到催收短信甚至威胁电话,也别慌,法律给你留了“安全通道”。
你要知道:
👉 合法催收只能通过合理方式提醒你还款,不能辱骂、恐吓、群发给你的通讯录好友,更不能P图伪造“通缉令”,这些行为已经违法!
如果你暂时无力偿还,完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争取缓冲期: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普通上班族,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某网贷平台借款5万元已逾期90天,即将上报公安立案。”
她一头雾水,说自己从没申请过贷款,但对方客服(其实是骗子伪装的)打电话过来,语气强硬,还准确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和住址,接着让她加QQ“处理案件”,否则“影响孩子上学、冻结银行卡”。
李女士吓坏了,按对方指引下载了一个“征信修复App”,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结果短短十分钟,卡里3.8万元被转走。
后来我们调取证据发现:这个所谓“网贷平台”根本没备案,所谓的“逾期记录”也不存在,这是典型的冒充金融机构+心理操控+技术盗刷三重诈骗套路。
警方介入追回部分资金,涉事平台也被查封,但这件事给李女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所以我想强调:真正的金融机构,永远不会让你通过QQ、微信或非官方App处理逾期问题。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意思是:催收不能骚扰你家人、同事,也不能到处宣扬你欠钱。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十年以上。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那些能精准说出你身份信息的“催收”,很可能涉嫌买卖公民信息。
银保监会《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贷款机构必须明示年化利率、还款计划,并保障借款人知情权与申诉权。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情绪最容易被牵着走,但我要告诉你:
恐惧解决不了问题,知识才是铠甲。
下次再收到类似短信,请记住这三步:
更要明白一点:
没有任何一笔合法债务会因为你短期失联或经济困难就被直接“移交公安”或“列入通缉名单”,那是电视剧演的,不是现实。
真正负责任的债权人,会给你协商的空间;而那些只会恐吓威胁的,往往自己就在违法边缘试探。
你不是孤军奋战,只要依法行事,哪怕真的面临还款压力,也有调解、诉讼、执行异议等一系列法律途径保护你的人格尊严和基本生活。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不怕有债,就怕无知,守住底线,才能走出困境。
我是张律,一个讲人话的律师,希望你永远用不上这篇文,但如果哪天收到了“逾期短信”——记得回来读一遍,它或许能帮你躲过一场风暴。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