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教你三步自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我记得我按时还了啊?还...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水滴融’发来的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还让我赶紧还款,不然要上报征信、走法律程序……可我根本没在那借过钱啊!这到底是不是诈骗?”
说实话,这类问题现在太常见了,不是你一个人中招,而是整个信贷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错位”的混乱期,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年的律师视角,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这条短信到底是真是假?你有没有真的逾期?背后藏着哪些法律风险?又该怎么应对?

咱们一步一步来。
你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点链接、不是打电话、更不是转账,而是冷静下来,做一件事——查证这个“水滴融”到底是谁。
很多人一听“水滴融”就以为是“水滴筹”旗下的金融产品,但我要提醒你:名字像≠就是正规平台,很多不法分子专门注册类似名称的公司或使用仿冒APP,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发催收短信,目的就是吓唬你,让你误以为自己真欠了钱,从而诱导你付款。
你可以这样做: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就认定你逾期,更不会用威胁口吻逼你还款。
如果你确实通过某个平台申请过贷款,哪怕只是“测额度”,也有可能被自动签署电子协议,这时候就得认真回忆:你有没有授权过第三方查询征信?有没有在某个页面快速滑到底部点了“同意”?
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现在很多网贷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勾选服务协议、数据授权、甚至担保条款,这种做法其实游走在法律边缘,但在司法实践中,只要你能操作手机、有实名认证,法院往往还是会认定“你知情并同意”。
如果你真的借过钱,哪怕只是一两千块,也别心存侥幸,逾期不仅会影响征信,严重的话还会被起诉。
—如果你压根没申请过,也没授权过,那这条短信大概率是骚扰或诈骗,你可以直接无视,甚至向公安机关报案。
现实中有一种情况很典型:你没借钱,但有人冒用你的身份信息去贷款,结果催收电话打到你头上,这种情况叫“冒名贷款”,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
一旦发现,你要立刻做三件事: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你完全有权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去年杭州的张女士突然接到某平台催收电话,说她在“水滴融”关联平台借款8000元已逾期三个月,可她从未注册过该APP,她起初以为是诈骗,就没理会,结果一个月后,她申请房贷时被告知征信有问题,有一笔“不良记录”。
她找到我们律所求助,我们调取了平台后台数据,发现所谓“借款”是在凌晨2点完成的,人脸识别比对存在明显差异,且IP地址来自外省,我们立即向平台发函要求撤销记录,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终查明:是张女士的身份证照片曾在某次兼职扫码中被泄露,被人用来注册账号借款,平台因审核不严被监管部门处罚,张女士的征信也被更正。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小事”,可能正在悄悄毁掉你的信用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4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第15条:
处理个人信息必须取得个人同意,个人有权撤回同意,有权拒绝自动化决策。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当核查并更正。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也别忍。
真欠了,就面对;没欠,就反击。
关键在于:你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就被吓住,也不要因为嫌麻烦就放任不管,一条错误的逾期记录,可能让你五年内买不了房、开不了车、甚至影响孩子上学。
记住我的三步口诀:
✅ 查来源 —— 看它是不是正规军;
✅ 核事实 —— 我到底有没有借过;
✅ 留证据 —— 一切沟通都要留痕。
这个时代,信用就是你的第二张身份证。
别让一条短信,偷走了你的人生。
我是律师老陈,关注我,帮你把法律变成生活的铠甲。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教你三步识破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水滴融’发来的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还让我赶紧还款,不然要上报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