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信发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来自“贵州农信”的短信,内容写着:“您在本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脑子里可能闪过一堆念头:我明明还了啊!是不是系统出错了?会不会被起...
最近不少人跟我吐槽:“律师,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某平台的贷款已经逾期,要马上还款,不然就上征信、爆通讯录,吓得我一激灵!”
说实话,这种短信现在满天飞,真假难辨,有人一看就心慌,立马点链接还款;有人干脆当垃圾信息删了;还有人犹豫半天,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今天我就站在法律和实务的角度,跟你掰扯清楚——当你收到“短信发过来说贷款逾期了”这类消息时,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件事:别急着点链接!
很多诈骗分子会伪造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的短信,用“逾期警告”“征信影响”等字眼制造恐慌,诱导你点击钓鱼链接,盗取银行卡信息,真正的贷款机构不会通过短信附带链接让你直接还款。
第二件事:查证来源是否真实。
打开手机短信,看发件人是不是官方号码,比如银行一般是106开头的短号,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有认证通道,如果是个人手机号、乱码号,或者“95”开头但后几位很奇怪的号码,大概率有问题。
第三件事:主动联系官方核实。
拿出你的借款合同,找到当初放款平台的客服电话,自己打过去问,别回短信,也别点链接里的“在线客服”,就说:“我收到一条逾期提醒短信,请帮我查一下账户状态。” 这是最安全的方式。
如果你确认确实逾期了,也别慌,法律允许“犯错”,但更看重“补救”。
立刻还上欠款,哪怕暂时还不完,也要先还一部分,表明你在积极处理,很多平台对短期逾期(比如1-3天)有宽限期,不会马上上报征信。
保留还款凭证,转账记录、截图、平台还款成功页面,统统保存好,万一后续有争议,这些就是你的“救命证据”。
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导致逾期(比如生病住院、失业、自然灾害),可以尝试跟平台协商,申请延期还款或信用修复,有些正规机构在你提供证明材料后,是可以不报征信的。
有一种情况特别坑:你根本没在这平台借过钱,却收到“逾期”短信,这时候你要警惕——可能是冒名贷款,或者是信息泄露后的精准诈骗。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做三件事:
很多人觉得“晚几天还款没关系”,但现实很残酷:一旦被上报征信,逾期记录会保留5年,期间你买房、买车、办信用卡都会受影响。
现在很多小额贷、网贷平台都接入了百行征信或地方征信系统,不再是“不上征信”的野路子了,别心存侥幸。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李女士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金融app的8000元贷款已逾期30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她从来没注册过这个APP,一开始以为是诈骗,就没理会。
结果两个月后,她申请房贷被拒,一查征信,发现名下真有一笔8000元贷款逾期记录,我们调取平台数据发现,有人用她的身份证照片和人脸识别视频,在异地完成了贷款申请。
最终我们起诉平台,主张其未尽到身份核验义务,法院判决平台撤销逾期记录,并赔偿李女士精神损失和误工费,但这过程耗时半年,李女士差点错过购房时机。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假消息”,可能正在悄悄变成真麻烦。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
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也就是说,贷款机构在将你逾期信息上报征信前,必须提前通知你,如果没通知就直接上报,属于程序违法,你可以申诉甚至索赔。
收到“短信发过来说贷款逾期了”,别慌,也别懒。
第一步:冷静识别真伪;
第二步:主动核实信息;
第三步:该还的还,该维权的维权。
信用是你在现代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条看似普通的短信,背后可能是风险,也可能是陷阱。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忽略问题得来的,而是靠清醒应对换来的。
你不怕事,但要有准备;你不惹事,但绝不能怕事。
有疑问,找专业的人问问,总比稀里糊涂背锅强。
—— 一名陪你守住权益的律师
短信发过来说贷款逾期了,是真是假?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人跟我吐槽:“律师,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某平台的贷款已经逾期,要马上还款,不然就上征信、爆通讯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