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打成轻伤以下,到底咋处理?会留案底吗?
嘿,大伙儿好,我是你们的朋友王律师,今天不聊别的,就聊聊“打架”这事儿,咱们都知道,打架不对,打赢了坐牢,打输了住院,这话不假,但有时候吧,就是一时冲动,拳头没控制住,结果呢?对方嚷嚷着要赔钱,要让你...
嘿,说真的,家里有个14岁的男孩,当爹妈的真是操碎了心,这个年纪的孩子,讲义气、爱冲动,有时候一句话不对付,可能就动起手来了,万一,我是说万一,真把别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打成了“轻伤”,家长们肯定是又急又怕:孩子会不会被抓起来?会不会影响以后上学、找工作?这钱得赔多少?
咱们得明确一点:14岁,这是个关键的年龄节点,根据咱们国家的法律规定,14周岁到16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啥意思呢?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只有犯了一些特别严重的罪,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等,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轻伤”算哪一档呢?通常咱们说的“轻伤”,是指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比如说,骨折了(不是特别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伤口缝了几针、耳膜穿孔(4周内不能自行愈合)等等,这些可能会被鉴定为轻伤。
重点来了:如果14岁的男孩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对方“轻伤”,需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呢?
答案是: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因为前面说了,14到16岁只对几种重罪负责,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在那个重罪名单里,家长们先稍微松口气,孩子不会因为这个事儿被判刑坐牢,也不会因此留下“案底”(咱们通常说的犯罪记录)。
请注意这个“!不负刑事责任,不代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绝对是两码事。
民事赔偿责任是跑不了的!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他造成的他人损害,赔偿责任由他的监护人,也就是父母来承担。这包括对方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对方家长因此请假照顾,误工费也可能需要承担),如果造成对方残疾了(虽然这里说是轻伤,但万一后续有变化呢),还可能要赔偿残疾赔偿金等。
那具体怎么处理呢?
第一时间:积极救治,主动道歉不管是谁对谁错,只要把人打伤了,第一时间肯定是要关心伤者的情况,该送医院送医院,该付医药费付医药费,态度一定要诚恳,主动向对方家长道歉,表达歉意和负责的态度,这是化解矛盾、争取对方谅解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积极沟通,争取“私了”对于未成年人之间的伤害事件,如果伤情不重(比如就是个轻伤),双方家长最好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在警方的调解下(如果报了警的话)或者双方直接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只要赔偿到位,对方也愿意谅解,这事儿就能比较圆满地解决,签个书面的和解协议,把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后续不再追究等都写清楚,免得日后扯皮。
如果报警了,配合警方调查如果对方报了警,或者事情闹大了,警方介入了,家长也别慌,积极配合警察叔叔的调查,如实说明情况,警方对于未成年人之间的轻微伤害案件,通常也是以调解为主,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不是非要把孩子怎么样,如果调解成功,双方达成协议,警方一般就不会再进行行政处罚了。
承担赔偿,吸取教训该赔的钱一定要赔,这既是法律规定,也是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自己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这也是给对方一个交代,赔偿的数额,可以根据实际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实际损失来定,双方协商。
虽然孩子不负刑责,但民事赔偿是必须的,而且家长的态度非常关键!积极、主动、诚恳,往往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叫小明和小刚吧。 小明14岁,小刚也是14岁,俩孩子在学校因为打篮球抢球发生了口角,越吵越凶,小明一时冲动,推了小刚一把,小刚没站稳,摔在地上,胳膊肘骨折了,后来经法医鉴定,小刚的伤构成了“轻伤二级”。
小刚的家长肯定很生气,第一时间带着小刚去医院治疗,花了医药费、护理费等一共1万多块钱,然后找到了小明的家长。 小明的爸爸知道后,心里也咯噔一下,但他马上冷静下来,先带着小明去小刚家,让小明诚恳地给小刚和他家长道了歉,然后主动提出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并且表示愿意额外补偿一些营养费。 小刚的家长看到小明家长态度这么好,小明也认了错,气消了不少,双方坐下来商量,最后小明家长赔偿了医药费1.2万元,另外给了5000元作为营养费和后续复查的费用,双方签了个和解协议,约定此事就此了结,互不追究。 因为小明是未成年人,且伤情是轻伤,警方了解情况后,也对小明进行了批评教育,最终因为双方已经达成和解,就没有再进行其他处理。 这个例子里,小明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比较得当:及时道歉、主动赔偿、积极沟通,最终和平解决了问题,对两个孩子来说,也都是一个教训。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更有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敲黑板:14岁的小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在上述“八大重罪”之列,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14岁的小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赔偿责任由其监护人,也就是父母来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如果行为性质稍微严重一点,但又够不上刑事犯罪,可能会涉及治安管理处罚,但14岁也是从轻、减轻,甚至不予处罚,重点还是监护人管教和民事赔偿。)
律师总结
好了,说了这么多,给大家总结一下核心要点:
刑事责任年龄是关键:14岁男孩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承担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也不会留下“案底”(犯罪记录),家长们可以在这一点上稍微放宽心,但绝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民事赔偿“跑不了”:孩子虽然小,但造成了他人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民事赔偿责任必须由监护人(家长)承担,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等,该赔的得赔。
“态度决定一切”:出事后,家长一定要积极主动,及时带伤者就医,诚恳道歉,主动与对方家长沟通协商赔偿事宜,很多纠纷,只要态度好、赔偿到位,都能通过和解解决,避免事态扩大。
“私了”也要讲规范:如果双方协商一致“私了”,务必签订书面的《和解协议》,明确赔偿金额、支付方式、以及“互不追究”等内容,以防日后反悔或产生新的纠纷。
孩子教育是根本:事情解决了,赔偿也付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借此机会好好教育孩子,让他明白冲动的代价,懂得尊重他人、控制情绪,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才是对孩子长远负责。
遇到这种事,别慌,别躲,别激化矛盾,积极面对,依法处理,既要给对方一个交代,也要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健康成长,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家长们,如果情况比较复杂,自己拿不准主意,也欢迎咨询专业的律师。
嘿,说真的,家里有个14岁的男孩,当爹妈的真是操碎了心,这个年纪的孩子,讲义气、爱冲动,有时候一句话不对付,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