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合同怎么签?这5个坑千万别踩!
刚毕业的小王最近租了套房,签合同时没仔细看,结果押金被扣了一半!租房合同看似简单,但里面门道可不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签租房合同到底要注意哪些细节? 合同主体要看清:谁在跟你签合同? 房东...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HR吐槽:“老板盯着离职率骂,可公式套来套去结果总不一样!” 离职率到底怎么算才专业?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这个“职场数学题”。
核心公式:离职率=期间离职人数÷平均在职人数×100%
(注:平均在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听起来简单?实操中90%的企业都栽在这3个细节:
举个真实案例:某电商公司用“月末在职人数”作分母,得出离职率仅8%;后改用“每日动态加权平均”,数据飙升至21%——这才是人员动荡的真相!
以案说法
2023年杭州某科技公司因离职率计算错误引发赔偿纠纷,公司声称“年度离职率15%”符合行业标准,但仲裁时发现:
法条链接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提示:离职证明内容直接影响离职率统计口径)
律师总结
离职率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法律风险的晴雨表,建议企业:
1️⃣ 建立分层统计制度(分部门/岗位/离职原因)
2️⃣ 保留原始考勤、离职审批文件至少2年
3️⃣ 特别注意“隐形离职”(如长期病假、待岗)
数据误差超过5%就可能触发劳动监察,别让错误的计算方式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数据可视化建议:用折线图对比“公式修正前后”差异,瞬间让老板看懂风险点!)
离职率飙升?HR算对了吗?这3个坑千万别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后台收到不少HR吐槽:“老板盯着离职率骂,可公式套来套去结果总不一样!” 离职率到底怎么算才专业?今天就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