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只给交医保却不交社保,这波操作合法吗?员工权益到底谁守护?
“律师,我们公司只给我们交医保,社保一直没动静,这合法吗?我该怎么办?”说实话,这类问题在实务中还真不少见,很多企业为了“省钱”,或者出于对政策理解的偏差,会选择只给员工缴纳医疗保险,而忽略其他社保项...
老张上个月发现工资条上的社保扣款变多了,一问才知道是社保基数调整了,但他仔细一查账户,心里咯噔一下——医保账户竟然空空如也!公司嘴上说“按新基数交社保”,实际上却偷偷断缴了医保,这种操作到底合不合法?员工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其实啊,社保基数调整和医保缴纳本是两条并行的线,却被某些企业故意拧成了“麻花”,根据法律规定,社保基数每年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动态调整,用人单位必须按员工实际工资水平如实申报,但医保作为社保的核心组成部分,任何单独停缴、漏缴的行为都涉嫌双重违法——既违反《社会保险法》的强制缴纳规定,又侵害了劳动者的健康保障权。
现实中,有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会玩“数字游戏”:表面上按新基数计算养老、失业保险,却对医保“偷工减料”,更隐蔽的做法是,只按最低基数缴纳医保(而非实际工资对应的基数),这就导致员工医保账户入账金额大幅缩水,一旦生病住院,报销额度可能直接“腰斩”。
举个例子:小王月薪1.5万,公司却按5000元基数缴纳医保,若他突发疾病需报销10万元,原本可按70%比例报销7万元,但因基数被压低,实际报销可能不足3万元——这中间的差额,本应是企业承担的责任!
2023年上海静安区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某企业以“社保基数调整过渡期”为借口,连续6个月停缴员工医保,员工李某患急性阑尾炎手术时,因医保断缴需自费承担4.2万元,法院最终认定:
社保基数调整是政策常态,但绝不是企业“选择性缴费”的挡箭牌,如果您发现:
① 工资条显示社保扣款增加但医保账户未到账
② 医保报销比例突然异常降低
③ 企业以“基数调整”为由拖延缴纳
请立即采取三步行动:保存工资条与社保查询记录→向当地社保监察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追偿损失,医保是劳动者的“健康盾牌”,法律绝不会允许企业将其私自卸下!
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撰写,具体个案需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律师,守护权益的第一步,从不沉默开始。
社保基数上调了,公司却不给我交医保?这合法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老张上个月发现工资条上的社保扣款变多了,一问才知道是社保基数调整了,但他仔细一查账户,心里咯噔一下——医保账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