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调整了,不缴费会惹上麻烦吗?
作为一名干了十几年的律师,我经常接到客户咨询社保问题,尤其是最近好多人都问我:“律师啊,社保基数变了,我要是没注意,干脆不交了,会不会出大事?”说实话,这种想法挺危险的,社保基数变化可不是小事,它直接...
你有没有发现,每年工资都在涨,可社保缴费却好像“原地踏步”?明明收入翻了一番,医保、养老账户里的钱却不见多多少?其实啊,这背后的关键就是——社保缴费基数,很多人只知道交社保,却搞不清基数是怎么定的,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调、怎么调,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看不见却影响大”的问题。
社保基数是你每个月用来计算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缴费金额的“基准线”,它不是你的实际工资,但又跟工资密切相关。

比如你月薪1万5,但公司按6000给你交社保,那你的养老金、医保报销额度、失业金等,未来可能都会“缩水”,因为这些待遇,很多都是按你缴费基数和年限来算的。
基数低 ≠ 省钱,反而可能是“隐形损失”。
不,它每年都会调整!而且是有“规矩”的。
社保基数是根据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的,各地人社局每年年中(一般是6月或7月)会公布新的“社平工资”,然后设定一个基数上下限:
举个例子:
 假设某市2023年社平工资是1万元,那么2024年的社保缴费基数范围就是:
6000元(下限)到30000元(上限)
如果你的实际工资在6000~30000之间,那就按你实际工资作为基数;
 如果低于6000,就按6000交;
 高于30000,就按30000封顶。
工资涨了,基数不一定自动涨——关键看是不是在合理区间内,以及单位有没有及时申报调整。
你工资大幅上涨了
 比如去年月薪8000,今年涨到1万5,公司还按8000交社保?那就不合规了,按规定,单位应以你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申报。
换了工作,新单位没重新核定
 很多公司图省事,入职时直接套用最低基数,或者沿用旧数据,这时候,你得主动提醒HR核对。
跨地区流动,基数标准变了
 比如从三四线城市跳槽到一线城市,当地的社平工资高,基数上下限也高,单位必须按新标准执行。
年度集中调整期到了
 每年7月左右,各地会统一调整基数,这时候,单位要重新申报员工工资情况,系统自动更新,但前提是——你得把真实工资报上去。
别忍着!这是实实在在损害你未来权益的事。
✅第一步:沟通
 先和HR或财务聊一聊,提供工资流水、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要求按实际工资申报。
✅第二步:投诉
 如果公司拒不调整,可以向当地人社局、社保中心或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现在很多地方支持线上举报,流程也不复杂。
✅第三步: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因此导致你养老金少算、医保报销受影响,将来是可以主张赔偿的,虽然现在看不出损失,但十年后你就会明白——每一分钱基数,都关系到退休生活质量。
小王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2021年月薪1.8万,但公司为了省钱,一直按最低基数6000给他交社保,直到2023年他自己查社保系统才发现异常。
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经查实,公司确实未如实申报工资,公司被责令补缴两年差额近5万元,并加收滞纳金,小王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得到了补正。
虽然钱是公司出的,但小王感慨:“要是早点懂,就不会白白少了两年的缴费积累。”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社保基数不是小事,瞒报、低报,既违法,也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第八条明确:
“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如实申报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当年社保缴费基数。”
也就是说——按实际工资申报基数,是法律强制义务,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
社保基数,表面是个数字,背后却是你几十年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它不是公司“给的福利”,而是你劳动价值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法律明确保护的权益。
记住三句话:
别觉得麻烦,一次较真,换来的是未来几十年的安心,毕竟,我们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老了能有尊严地生活吗?
你的每一分工资,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社保基数怎么调?涨工资了基数没变?别急,一文说清调整门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发现,每年工资都在涨,可社保缴费却好像“原地踏步”?明明收入翻了一番,医保、养老账户里的钱却不见多多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