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我的通讯录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事儿合法吗?

金融债务1天前7

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儿:手头紧,在网上借了点钱,一时周转不开逾期了,本想着赶紧凑钱还上,结果呢?催收电话不仅打给自己,还像炸开了锅一样,打到了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那里,甚至把你的个人信息、借款情况添油加醋地一说,让你瞬间社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种“爆通讯录”的操作,简直让人崩溃!

咱就来好好聊聊,网贷逾期后,平台或者催收公司把你的通讯录给“暴露”了,这到底合不合法?作为一名处理过不少这类纠纷的律师,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种行为,十有八九是违法的!

网贷逾期了,我的通讯录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事儿合法吗?

咱们得明白,你的通讯录里都有啥?那可都是你的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的联系方式,这些信息对于你个人来说,妥妥的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民法典》里早就把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给明确保护起来了,未经允许,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泄露、侵扰他人的隐私。

网贷平台或者催收机构是怎么拿到你的通讯录的呢?很多朋友可能在借款的时候,APP会要求获取各种权限,比如读取通讯录、通话记录啥的,有些朋友可能没仔细看协议,或者觉得“不给权限就借不到钱”,就稀里糊涂地授权了,但这里要划重点了:就算你授权了,也不代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把你的通讯录当成催收的“武器”!

你授权的可能只是平台为了核实你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或者在你逾期失联时尝试联系你,但这绝不等于授权他们可以把你的个人借款信息、逾期情况,毫无顾忌地群发给你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这种行为,明显超出了合理授权的范围,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这种“爆通讯录”的催收方式,往往伴随着骚扰、威胁、恐吓,不仅让你本人不堪其扰,还严重影响了你的亲友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对你的名誉造成损害,这不仅仅是违法,更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软暴力”行为。

遇到网贷逾期后被爆通讯录的情况,大家千万别自认倒霉,觉得“谁让我欠钱呢”,欠钱确实该还,但得用合法的方式来催讨,用违法的手段来催收,本身就是错上加错!


建议参考:

  1. 保留证据是关键:一旦遭遇通讯录被爆,要第一时间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包括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微信聊天记录、骚扰你的电话号码、收到的侮辱性或威胁性信息等,这些都是你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2. 主动与平台沟通(但要注意方式):可以尝试与网贷平台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困境,表达还款意愿,并明确指出对方爆通讯录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求他们停止这种侵权行为,沟通时尽量录音或保留文字记录。
  3. 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你可以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反映平台的违法催收行为。
  4. 报警处理:如果催收行为涉及到暴力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或者严重干扰了你和亲友的正常生活,记得及时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5.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你的隐私权、名誉权受到严重侵害,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困扰或经济损失,可以考虑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六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 第二十八条: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 第四十四条: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 第六十九条: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催收公司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用于非法催收,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此罪)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确实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无论如何,借贷双方的权利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网贷平台和催收机构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任何以“爆通讯录”、骚扰恐吓等违法方式进行的催收,都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受害者有权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网贷产品,仔细阅读每一份协议,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授权的条款,不要轻易授权不必要的权限,万一真的遇到了违法催收,保持冷静,收集证据,勇敢维权!你的沉默和退让,只会让违法者更加肆无忌惮,让我们共同抵制这种违法行为,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信贷环境。

网贷逾期了,我的通讯录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事儿合法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房子逾期1年未支付首付,开发商能直接没收定金吗?
« 上一篇1天前
公司不给我交社保,三四线城市的打工人就只能认命吗?
下一篇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