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用隐形契约逃避社保,外卖员的权益谁守护?

普法百科4小时前2

每天中午,写字楼下的外卖员匆匆穿梭,手机里不断响起接单提示音,他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维持着现代生活的运转,但很少有人问:这些奔跑的身影背后,是否有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当平台用“合作承揽”“灵活用工”等术语包装劳动关系,外卖员不交社保的行为,真的合法吗?

冰冷的“算法关系”与缺失的保障
许多平台将外卖员归类为“个体承揽方”而非“劳动者”,声称双方是“商业合作”而非“劳动关系”,这种设计刻意规避了《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必须缴纳社保的强制义务,外卖员没有底薪、无工时保护,甚至自己承担事故风险,却享受着看似自由的接单权——这本质是一种权益不对等的“算法契约”。

平台用隐形契约逃避社保,外卖员的权益谁守护?

平台常以“灵活就业”为名,将社保责任推给个人,但事实上,外卖员受平台规则严格约束:接单率、配送时限、差评罚款……这些控制权远超“承揽关系”的范畴,更符合劳动关系的实质特征,法律不看合同名称,而看实际管理方式。

社保不仅是钱,更是尊严的底线
社保背后是医疗、养老、工伤等基本生存保障,曾有一名外卖员在配送途中车祸骨折,平台以“非员工”为由拒绝工伤赔偿;另一个案例中,猝死外卖员的家属只获赔2000元“人道援助”,这些悲剧揭示了一个现实:没有社保,劳动者等于在裸奔。

平台用算法最大化效率,却把风险最小化转嫁给劳动者,这种模式看似“合法”,却违背了社会保险法的立法精神——通过社会共济原则保护弱势群体。


以案说法:一场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博弈

2023年,北京某法院判决某平台与外卖员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理由是:

  1. 平台规定配送时间、路线及服务标准,具有人身从属性
  2. 工资由平台按月发放,存在经济从属性
  3. 平台通过算法对接单行为进行奖惩,具有管理从属性
    法院最终责令平台补缴社保并支付赔偿,此案成为打破“伪装承揽”的重要判例。

相反,若平台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如仅展示订单、不干预配送过程),则可能被认定为真正的承揽关系。关键区别在于“控制力”:是否对工作方式、时间、标准有实质性支配。


法条链接

  1.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

从技术上看,平台通过合同设计规避社保可能“暂时合法”,但司法实践正逐渐戳破这层窗户纸,随着人社部多次强调“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未来政策必将收紧。

给劳动者的建议

  • 保留工资支付记录、平台规则截图、考勤要求等证据;
  • 若发生事故,第一时间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 优先选择投保商业意外险的平台(虽不能替代社保,但可短期兜底)。

给平台的警示
用算法控制却不承担雇主责任,终将面临法律追责与声誉反噬,社会责任不是成本,而是可持续经营的基石。

城市的运转不能依靠牺牲一群人的保障来换取另一群人的便利,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


文章说明
本文基于现行法律及司法实践原创撰写,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个案需结合具体证据分析,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平台用隐形契约逃避社保,外卖员的权益谁守护?,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猥亵怎么判?法律专家为你详细解析
« 上一篇5小时前
网贷信用卡还完没逾期过,为什么征信还是出问题了?
下一篇 »4小时前
×
14
2025 09

平台用隐形契约逃避社保,外卖员的权益谁守护?

每天中午,写字楼下的外卖员匆匆穿梭,手机里不断响起接单提示音,他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维持着现代生活的运转,但很...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