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和自离有什么区别
辞职和自离在程序、法律后果、对后续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辞职是劳动者主动且按照法定程序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自离是劳动者未经法定程序擅自离岗。
从程序上看,辞职是一种正式且合规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若要辞职,需提前一定时间通知用人单位。其中,试用期内需提前三日通知,转正后则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例如,小李在一家公司转正后打算离职,他应提前三十天向公司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而自离则没有遵循这样的正规流程,员工往往是突然停止工作,没有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像小张因与同事发生矛盾,第二天就不再来上班,这就是自离的典型表现。
在法律后果方面,辞职属于合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在劳动者按照规定完成辞职程序后,用人单位需正常办理离职手续,包括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结算工资、转移社保关系等。若用人单位拒绝办理,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自离则不同,由于劳动者未履行法定程序,可能会被视为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有权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比如扣除一定的工资作为违约金。若自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还需承担责任。
对后续影响而言,辞职通常不会给劳动者带来负面影响。正规的辞职经历会被记录在工作履历中,显示该劳动者遵守职业规范。在求职新单位时,新单位对有正规辞职经历的求职者也会更有好感。而自离可能会让劳动者在原单位留下不良记录,原单位可能会将此情况反馈到行业内,影响劳动者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再就业机会。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会调查求职者的离职情况,自离记录可能成为其入职的阻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