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贷款逾期被起诉?别慌!这3步自救法能帮你稳住局面
每个月工资刚到账,第一件事就是还房贷,生怕晚一天;可偏偏赶上家里人生病、公司裁员或者生意周转不灵,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还款日,更糟的是,银行先是催收电话不断,接着收到律师函,最后竟然被告上法庭——因为二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急用钱,抹不开面子借了;亲戚周转困难,咬咬牙把积蓄拿了出来,可没想到,说好三个月还,拖了半年音信全无,最后居然收到了法院传票?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委屈、愤怒、后悔,还有点不知所措。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民间借贷本是人情往来的一部分,但一旦牵扯到法律纠纷,感情再深也得讲规矩,尤其是当借款人逾期不还,出借人选择走法律程序起诉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坐牢了吗?”“我是不是背上了黑户?”今天我就以一个专业律师的视角,带你冷静拆解这个困局,告诉你面对民间借贷逾期被起诉,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看到“被起诉”三个字就腿软,但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是借钱的人(被告),还是借钱出去的人(原告)?
如果你是出借人(钱是你借出去的),对方不还钱你去法院起诉,这是你在维权,完全合法合理,重点在于证据是否充分,比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能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而如果你是借款人,确实拿了钱但没按时还,现在被起诉了,也不代表天塌了,关键是要主动应对,而不是逃避,很多案件最终通过调解解决,甚至还能分期还款,避免信用受损和强制执行。
记住一句话:法律不怕你犯错,怕的是你装睡。
无论你是哪一方,证据都是核心,拿出手机翻聊天记录,找银行流水,查微信支付宝转账明细,看看有没有写借条、有没有约定利息、有没有还款承诺。
特别提醒:没有借条≠不用还钱!只要有转账记录+聊天中承认借款的内容,照样可以认定借贷关系成立。
很多人收到传票后选择“装死”,觉得不去法院就没事,大错特错!
缺席判决的结果往往是法院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直接判你败诉,之后就是冻结账户、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到时候连高铁都坐不了,孩子上学都受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
法院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愿意沟通、有悔意、有行动”的当事人。
现实中,超过60%的民间借贷案件都是通过调解结案的,法官也明白,大家本是熟人关系,没必要撕破脸。
你可以当庭表示:“我确实一时困难,但现在愿意分期偿还。”或者“之前没注意还款,现在想补救。”只要态度诚恳,多数出借人也会接受合理安排。
调解成功后,法院会出具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而且不会上征信黑名单(除非你不履行)。
老张是我去年代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他表弟小李做生意缺钱,开口借10万,说一年内还清,老张没让写借条,直接微信转了两笔5万过去,备注写了“借款”。
结果三年过去了,小李一分钱没还,电话不接,消息不回,老张气不过,一纸诉状把他告上法庭。
开庭那天,小李没来,我们提交了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通话录音(里面小李亲口说“等我缓过来一定还”),法院最终支持了全部本金请求,但因无书面约定,利息只按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
判决生效后,小李账户被冻结,工作受到影响,最后主动联系老张协商分期还款,一场亲情危机,差点变成终身污点。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有人情,也要有规则;有信任,更要有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也就是说,只要有真实资金往来和借贷合意,即使没有借条,也能打官司赢回来。
民间借贷的本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民事行为,但它终究是法律关系,不是情感游戏,作为出借人,别因为怕伤感情就不留证据;作为借款人,别以为拖着就能不了了之。
一旦走到被起诉这一步,最重要的是——直面问题,依法应对,不要羞于承认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权利。
法律从不偏袒谁,它只保护那些懂得尊重规则、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下次再有人找你借钱,请记得:
✅ 写借条
✅ 转账留痕
✅ 约定清楚期限和利息
✅ 保留沟通记录
一份小小的借条,不是冷漠,而是对彼此最大的温柔。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规定,旨在普及法律常识,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如有具体个案需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量身制定应对策略。
民间借贷逾期被起诉?别慌!这三步自救法能帮你稳住局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急用钱,抹不开面子借了;亲戚周转困难,咬咬牙把积蓄拿了出来,可没想到,说好三个月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