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率怎么算?搞不清这个,贷款可能白跑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急着买房、想办经营贷,银行却说“你这抵押率超标了”,然后一脸懵?你说房子不是好好的嘛,值100万,借50万还不行?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让很多人一头雾水的词——抵押率。...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官司打赢了,法院判决书白纸黑字写着对方欠你钱,结果左等右等等不来一分钱?电话不接、人影不见,最后只能对着判决书干瞪眼,这时候,很多人会问:“我都赢了,钱咋还拿不回来?”
其实啊,打赢官司只是第一步,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拿到钱的,是执行率。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执行率到底怎么算?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又该怎么提高自己的“回款成功率”?

先划重点:执行率 ≠ 胜诉率。
很多人以为,只要法院判我赢,钱就稳了,错!胜诉只代表法律站在你这边,但能不能把判决变成真金白银,得看执行阶段。
那执行率是怎么算的呢?
执行率 = 实际执行到位金额 ÷ 判决应执行总金额 × 100%
举个例子:
你起诉老王还你50万,法院支持你,但执行过程中,查来查去发现老王名下只有10万存款,车子还是租的,房子也是他爸妈的名字,最后法院只给你执行回来10万。
那这笔案子的执行率就是:
10万 ÷ 50万 =20%
看到没?就算你赢了,执行率才20%,等于八成的钱打了水漂。
执行率高低的核心,不在法官,也不在律师,而在于被执行人有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现实中,很多“老赖”早就动了心思:
法院执行局也不是神仙,他们能查的主要是:
但如果对方早有防备,这些都查不到,执行就只能“终结本次执行”——也就是常说的“终本”。
一旦终本,除非你以后找到新线索申请恢复执行,否则这钱基本就悬了。
别光想着打官司,从一开始就该为“执行”铺路,以下是我在办案中总结的三条“保命锦囊”:
诉前或诉中申请财产保全
这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起诉的同时,向法院申请查封对方的房、车、账户,只要保全成功,等于提前把钱“锁住”,等判决下来直接执行,不怕他跑。
记住一句话:“赢了官司,不如抢先一步冻结。”
主动提供财产线索
别指望法院替你当侦探,你是债权人,最了解对方的生活轨迹。
把这些线索整理好,提交给执行法官,能极大提升执行效率。
善用执行措施施压
现在法院有很多“杀手锏”:
有时候不是执行不了,而是对方还没疼到想还钱,你配合执行,推动措施落地,才能让判决“活”起来。
我代理过一个民间借贷案:客户借给朋友38万,对方写了借条,到期不还,起诉后顺利胜诉。
可执行时却发现,对方在诉讼期间就把唯一一套房过户给了妹妹,名下无任何资产,执行程序最终“终本”。
客户崩溃:“我赢了,怎么钱没了?”
我说:“你赢的是法律正义,但输在了风险预判。”
如果当初在起诉前就申请财产保全,那套房就不会被转移,可惜,时机错过了。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法律不是事后补救的工具,而是事前防御的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6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87条:
“查封、扣押、冻结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续行查封需在期满前申请。”
《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说到底,执行率是检验司法实效的试金石。
一个判决写得再漂亮,执行不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张“法律安慰奖”。
我想提醒每一位正在维权或准备维权的朋友:
不要只盯着“能不能赢”,更要思考“赢了之后怎么办”。
从保全到执行,每一步都要主动出击。
你越早布局,越能掌握主动权;你越被动等待,越容易陷入“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困局。
法律保护的是有准备的人。
别让你的权益,止步于一纸判决。
—— END ——
执行率怎么算?搞不清这个,你的胜诉可能也拿不到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官司打赢了,法院判决书白纸黑字写着对方欠你钱,结果左等右等等不来一分钱?电话不接、人影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